Are we special in the eyes of God? If our answer is a ‘yes’, then let’s try a slightly more difficult question, to what extend are we special? I am…
Reach Us
+65 6223 5203
Are we special in the eyes of God? If our answer is a ‘yes’, then let’s try a slightly more difficult question, to what extend are we special? I am…
From the teaching in this Romans passage, we may draw thre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I. Every People in the World Needs the Gospel of Jesus Christ II. The Church Must Continually…
今天是本堂特定为宣教主日,因此今早的信息也就是以宣教为主题。 宣教是你的事,我的事 也是 他的事。因此我就把今早的信息定名为“宣教你我他”。 让我们来同心祷告。 我们在天上的阿爸父,求圣灵这个时候来到我们当中,带领我们,愿祢孩子口中的言语,心中的意念都能得到祢的接纳,这样祷告是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圣名而求的。阿们! 今天是本堂特定为宣教主日,因此今早的信息也就是以宣教为主题。 很多时候我们对宣教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诠释。把福音带到未接受福音的人就是宣教?有些人会加上一些先决条件,比如必须是跨文化的,跨地区的才算宣教。有些人认为宣教是宣教士做的。或者是教堂里某一群被呼召的人所做的。也有一些人因为如此,我们只须要為宣教来祷告就好,或我们能在金钱上能够帮助宣教也不错。我没有上过神学,我的认识是从这样多年来所理解的。传福音将领我们到宣教。很多时候,我们把它当成一份工作,一件事情,一件事奉,一件事工。这些都没错。可是现在宣教事工想加入另一个空间思维。就是制造成一个传福音的环境,文化。 宣教就是传扬福音,同时去造就人,也就是以生命去改变生命。其实基督的福音带来最根本的改变也就是生命关系的改变。远离上帝的罪人从新与上帝和好成为上帝的儿女,从此生活在与上帝同在的景况,体会上帝与人和好的生命意义。 有不少人时常都觉得自己在传讲福音这方面很缺乏信心,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怕把福音传错,不敢尝试,不好意思开口,听起来,这都是满有道理。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心理障碍呢。为什么我们会这样不自然呢?因为我们不在一个我们所熟悉的环境。我们做不了一个本来的我。今天禧年堂希望和大家一起创造这样一个生命的环境。 我想要以下摩西来做一个列子耒做為鼓励,克服啟步的困难。 让我们来看出埃及记里的摩西,摩西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圣经人物,出埃及记第3 章第7 节到第4 章第1 节,摩西是否天生就是领袖?在4章10节,摩西再找不到更好的理由拒绝时,就说“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以你对仆人说话以后,也是这样,我本来是拙口笨舌的”。和耶和华来来去去的对话之后,最后摩西还是顺服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犯同样的毛病!我们也可以说我不是摩西為理由而觉得我不必有摩西同样的回应。这也是一个很客观的想法。不一定是决对的想法。这样的障碍是可以改的。当我们顺服的时候,不是很怕就是置之一旁。顺服其实是一个过程。他不是立即没了自主权力。这过程是慢慢的调整你的人生来配合上帝所交托给你的人生使命。 我现在要分享一件刚刚发生的的一事。这是发生在刚刚过去的WAM concert的。 鳞影长老: 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姐姐今天的感恩,当她开始加入招待组时,她觉得她不能勝任,她看到接待组内的这些讯息时,开始要打退堂鼓,但她今天还是出席了,当我开始接待 Mdm Ee时,她主动上前与我一起接待,我让她接待Mdm Ee ,在整个过程中,她体验到与神同工的美好与轻省,更加的体会到是神在做而我们只是参与,感恩正如主耶稣所说: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这就是宣教事工要与大家创造的环境,使每个在教堂的人,能够体验与神同工,神在做,我们只是参与。不问成败,在乎与神同工的美好。在传递福音是一件自然的事,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好像我呼吸一样。不用想,我们就活出基督的样式,祝福身边的人,做盐做光。 以上的见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你做了一个决定去跟从,你就开始步入与天父同工的一个世界。 回归正传,上帝要通过禧年堂所持守的:就是藉着神的爱,吸引万人,见证基督,祝福群体 这样美好的意向去成全祂要我们作的,把福音传扬,改变生命,造就更多人,我们是否还在犹豫不决呢?今天不提由个人去传福音。今天我想要注重的是由我们这样一群人,在天父的编织下,组成了今天的禧年堂,我们要如何一起去完成我们在这教会的使命,如何一起去经营这个天父給我们的家,如何使这个家更温暖,更有爱心,更能吸引人,更能留下走进禧年堂的人,而成為别人的祝福。 我今天的对象不只是成年人。所以青年和儿童们,你们也负着这样的同一个使命。举个例子,Sean,开南,Simon, 今天我叫你个自去传福音,你们一定会问,為什么是我,我要如何去做,如果真的邀请来了,我要如何跟进等等一大堆的顾虑。可是如果我们有共同的使命,Simon…
前言(标准) 最近因为烟霾的关系,中学的考试被延后到下个星期二举行。我们不妨先从学生考学的事情谈起。记得有一年,许多同学都申请了国外的大学,大家都在等学校的录取信。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传来,一个成绩平平的同学被哈佛大学录取了。同学们都不明白,这哈佛大学什么录取标准啊?从学业成绩来看,他绝对没有其他同学的成绩好啊。为什么他能够被哈佛大学这样的名牌学校录取呢?后来,老师说了一个小道消息,说校方也许对他申请表格上所填写的的一个特别经历感兴趣。就是这个学生连续五年在高尔夫球场上当捡球员,也许正是这个经历,使得哈佛对这个学生另眼相看,也许五年捡球员的经历所体现的耐力、执着、服务精神,是校方所喜欢的。但也有人对这个原因不屑一顾,认为这不是哈佛录取的标准。但标准究竟是什么?无人知道。但有一点,众所周知的就是,这个同学被录取进哈佛,肯定不是因为他的学业成绩好。对于哈佛的录取标准很多人都在猜测中,有人甚至认为哈佛没有按照学业成绩来录取,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无论怎样,哈佛拥有绝对的权利来决定是否要录取一个学生。/在芸芸众生中,每一年哈佛都行使着他的招生权力选一些学生进入哈佛就读。/只是他的选择标准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势,与人们想象的既定标准不相符合,外界也很难知道和明白。 上帝的拣选也是如此。几千年来,人们都在议论,为什么上帝要在地球上的万民中,拣选了一个小民族来展开他的救恩历史?而保罗在今天的经文中说,即使上帝拣选了亚伯拉罕,从亚伯拉罕生的,也不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惟有承受上帝应许的才是。(参创世纪17:19)这就使得亚伯拉罕的两个儿子以撒和以实玛利中,以撒成为合法的亚伯拉罕的后裔。而以实玛利后来成为一个大族,但并不能成为亚伯拉罕的真正后裔。于是,人们的猜测开始了。其中有的人认为上帝之所以拣选以撒,没有拣选以实玛利,是因为以撒是原配夫人撒拉所生,而以实玛利是使女夏甲所生。意思是上帝拣选的标准是基于母亲的身份,也就是母亲身份的高低决定了儿子是否被拣选或出局。 但接着保罗举了另一个例子。(罗马书9:10)这是同一个母亲的例子。这个母亲,就是以撒的太太利百加。利百加生了一对双胞胎,以扫和雅各。耶和华对利百加说,“以后大的要服侍小的。”也就是说,以扫要服侍雅各,雅各就是上帝拣选的以撒的后裔。这就打破了因着不同母亲的身份决定自己的儿子能否被拣选的想法,因为以扫和雅各都是同一位母亲所生。 于是,人们又开始猜测,为什么上帝选了雅各而没有选以扫呢?有人认为那是因为雅各是善的,以扫是恶的。但事实是在利百加才怀孕的时候,也就是“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作出来,”耶和华已经对利百加说了:“大的要服侍小的。”(创世纪25:23)。可见,上帝的拣选在先,并不是因为后来雅各和以扫的善恶。 又有人说,那是因为上帝爱雅各,恨以扫,正如保罗引用玛拉基书1:2-3节所说的那样。但玛拉基的这句话原文只是代表上帝拣选了雅各,而没有拣选以扫,这里的“恨”以扫,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人间的爱恨情仇。 最后,保罗在11节,总结说上帝的拣选,【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这就表示,上帝拣选,不是因着人做了什么,做得好而配得上上帝的拣选。而是上帝本身有绝对的主权来施行他拣选的权利。而他的拣选的原则和标准,也不是我们能猜测到的。我们能知道的,就是看到上帝藉着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这条脉络,登上了他对人类实行拯救的救恩历史舞台。这条脉络就成为了犹太人的族源。 犹太人共同的恩典记忆 我们也可以看到,之后,上帝在历史进程中,一路引领。透过摩西西奈山之约、大卫之约希望与以色列建立亲密关系。以色列民作为上帝的子民也享受了丰盛的恩典,正如作为犹太人的保罗,在4节所说:他的弟兄们“是以色列人,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后来以色列人并不能够持守他们与上帝之间的约定,自己毁约后,落得家破人亡,亡国被掳的境地。 上帝并没有放弃他们,他们终于被掳归回,重建家园,开始进入新生活的新的一页。但犹太人的思想却停留在过去,被掳前的共同的恩典记忆挥之不去,他们仍旧认定只要守好当年上帝所赐的律法,礼仪等,就仍然是上帝的子民,继续享受上帝的救恩应许。殊不知,这只是个美丽的幻想,因为与事实不相符合。过去的无数次的历史失败证明,他们无论怎样守都无法守住,守好这些律例典章的。 而保罗看到他的同胞们处于这样的思想之下,他为他的同胞们焦急,以至于他激动地真情流露,在3节说“为我弟兄、我骨肉至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 他到底想要迫切地告诉他的同胞们什么?保罗不是原本也是一个犹太人吗?他的思想理当与他的同胞们一样,不是吗?是的,保罗是非常虔诚的犹太人,而且甚至是犹太人中的犹太人。 保罗与耶稣相遇的宗教经验 可有一天,在大马士革的路上,保罗的命运转变了。(见使徒行传9章)复活的耶稣与他相遇,他眼睛突然看不见了。后来在临近的城,亚拿尼亚为他祷告,使他重见天日。并为他受圣灵的洗,使他领受了圣灵。这个宗教经历使他反思,耶稣的荣光充满在他里面,挥之不去,不断地感化他,激发他。耶稣对他所说的:“我就是你逼迫的耶稣”。(使徒行传9:5)这位耶稣到底是谁?耶稣的出现,颠覆了保罗的固有信仰,使他重新思考上帝在这个时代的救恩,也使他疑惑,莫非耶稣的出现,是犹太教的信仰在这个时代的突破吗? 从经文来看,保罗后来想通了,以至于他在罗9:1节说:“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与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再结合一些别处经文,我们知道保罗深深地看得清,想得明了。 他深刻地看到:如果过去上帝所用的方式,是透过拣选了一些人、透过一些约定、一些律法、一些先知来带领祂的子民的话,今天上帝已经用全新的方式来带领了。这新的方式就是神透过祂自己来带领,祂亲自来寻找我们,亲自来到我们中间,直接地与我们对话。祂本是高高在上,却谦卑地成为人,活在我们当中。让我们能真实地看见祂,摸得着祂,与祂真切地对话,可以与真实的祂相遇相知。这正是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所经历的。/这个化身为人的上帝,就是耶稣。耶稣就是这个时代上帝与祂子民的建立的新的约——新约。旧约已成为过去,西奈之约已经失效,上帝在以色列历史中所行的事情已经成为过去,上帝在新时代要用新的方式来带领祂的子民。/就是祂自己的亲自临在。/是祂的儿子耶稣的亲自临在。/是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三日复活后,上帝的灵——圣灵降下的亲自临在。/祂要以新的方式带领祂子民的生活,使他们的每分每秒不再孤寂无助,每分每秒都有圣灵的临在,成为祂所爱的子民的随时的帮助。新瓶装新酒,这就是今天上帝在新的历史中所用的新的方式,即上帝要在基督里,藉着圣灵,与祂的孩子们建立亲密的相通。 这就是保罗迫切地想要他的犹太同胞们明白的。正如耶稣自己说:“不藉着子,没有人能到达天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节) 我们蒙拣选后,可以选择像保罗那样,用自己整个的理性、知性、感性、亲身体验等,用自己的全身心去拥抱耶稣,让耶稣作为一个整全的生命体进入我们的生命体,逐渐地我们就能真实地明白为什么保罗对信仰会有那样大的洞见,为什么他有这么一股迫切地想把耶稣的新洞见告诉给他的犹太同胞的动力,为什么他这么热情澎湃去传耶稣这真福音。 例子:年轻人寻找到耶稣,如今耶稣在他里面活着 上个拜六晚唐崇荣布道会上,一个年轻人做了分享。他是第二代基督徒。他起初每个星期都去教会,但后来他没有去了,因为有一个想法主导了他,他想,为什么我每个星期要去教会呢?他想要把去教会的时间用来去走自己想要走的路,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包括一些该做的和不该做的,一些道德上的坏事。 几年后的一天,他喝得酩酊大醉,起来后,发现他的衣服被人换了。后来他才知道,他一路呕吐,是他妈妈把他扶回来,给他擦干净所有的呕吐物,并为他换了衣服。他去冲凉的时候开始想,为什么我做了我想做的所有的事情,可是我并不快乐?他就想起了曾经每个星期天在教会崇拜里唱诗歌的情景,那个时候,他是快乐的。 于是,他想要回到教会,可他心里有一个重担。他觉得自己很差劲,他觉得自己做了这么多的坏事,怎么能回去呢?他陷入深深地自责。这种感觉缠绕着他,他无法摆脱,这使他心里不安,陷入绝望和痛苦中。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牧师提醒他,耶稣来就是寻找失丧的人。他可以为人担当一切的罪恶,无论你的罪恶有多么多,多么深,耶稣都能担当。他担当了,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就是为的让我们活出一个新的复活的生命。这给他很大的力量和盼望。他鼓起勇气,用耶稣的名在上帝的面前告白,希望耶稣担当他的罪。/他也相信,靠着耶稣,他的罪一定能被天父赦免。他心里很深的罪恶感的重担就这样放下了,他找回了轻松、自由和快乐。 这个年轻人后来成为了一个传道人。很多周围的人评价他是多么地耐心,多么地有爱心。可他见证说,“你们看看我!看看我!现在是耶稣在我里面活着!如果没有耶稣,如果没有耶稣!如果没有耶稣在我里面活着,你们再看看我,还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你们会看到一个自私自利、丑恶的我。” 看着这个年轻人,让我禁不住想起了保罗说的“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拉太书2:20)感觉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体会到了保罗当年的信仰情怀。相信耶稣真的在他里面活着,耶稣不仅是作为一个信念,耶稣也作为一个整全的生命体,他的话,他的关怀,他的爱,他的祷告,他的牺牲,他的复活要活在我们里面,这样的生命体会不断地发动、激动、感动我们,使我们的思想、言语、行动都更新和改变,使我们能有一天,也能像这个年轻人和保罗一样,激动感慨地在众人面前见证说:“如今活着的不再是我,而是耶稣在我里面活着。” 结论 既然天开了,上帝的拣选已从拣选一个民族,成为更加开放式的拣选,不仅要拣选犹太人、拣选外邦人、拣选你、拣选我,拣选世人。就像约翰福音所说:“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下,叫我们不至灭亡,反得永生。”那就让我们像保罗、像这个年轻人一样,拥抱这个救恩,让耶稣活在我们里面,使我们活着不再是我,而是耶稣在我里面活着。让我们自己这盏灯,因着耶稣的光,被光明正大地摆在灯台上,照亮一家人吧。 让我们默想两分钟,回想刚才信息中最抓住你的心的一句话,浸在上帝的同在中,默想,让上帝跟你说话。
Title: For the good of those who love him Speaker: Rev Wong Siow Hwee I usually take about two weeks to write a sermon. So this was written in the…
Title: What’s the Question? (Life Through the Spirit) Speaker: Sister Keng Wan Ling INTRODUCTION Good morning brothers and sisters. Let’s start this morning with a little game. Can you complete…
Title: Released from the Law Speaker: Rev Wong Siow Hwee Today, I’m going to share something very simple. But it is like fire, it can be full of power but…
An American Christian minister tells a true story about a convict who murdered a fellow prisoner on a maximum security island off the coast of Australia. When he was later…
Speaker: Rev. Wong Siow Hwee Title: Peace with God In my earlier sermon, I spoke about God’s will. God wants to co-create in a relationship with Man. I also described…
Speaker: Rev. Enoch Keong Title: Getting the credit without doing the work? Christians are often reminded that we don’t—and we can’t—earn our salvation, Christians are simply declared righteous by God…
Speaker: Rev. Wong Siow Hwee Title: The Footsteps of Faith 信心的脚踪 I want to start the sermon today by sharing with you a pastoral 牧人problem. I suddenly realized this one…
前言 弟兄姐妹们,在我们日益忙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你是否发现,非常考验我们的心态呢?可心态往往又是很难以捉摸,很难了解,更是很难改变的。 一、 自以为义 而保罗在给罗马教会写的一封信中也提到了,当时教会里蔓延着一种不好的心态,就是有些人觉得自己做的很好,就在教会里夸口,看不起那些做的不好的人。这在我们今日的教会里也时有发生。 这些夸口的人多数是平时做的很好的,看起来是很有资格的人,像当时的教会里的犹太人,行过割礼,一直中规中矩地守律法来生活。自从教会里来了希腊人等一些外邦人以后,这些犹太人就看不起他们,认为这些人来信他们的上帝,又没有遵守他们一贯遵守的律法,自然看不惯他们的许多所行所为,觉得他们不如自己。 耶稣当年用了一个比喻来深刻地指出这些人的心态。路加福音18:9-14,记录了有两个人。一个是法利赛人,另一个是税吏。这个法利赛人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又在平时做很多好事,仗着自己是个义人,就藐视别人。有一天,这两个人都上殿里祷告。 这个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神啊,我感谢你,你看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我旁边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而他旁边那个税吏是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是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到底哪一个在上帝眼中更有义呢?耶稣最后总结说,“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倒比那人算为有义了。”并进一步指出了夸口的后果,就是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针对那些自傲的,在别人面前夸口,自以为义的人,保罗则是在信中直接问他们: “哪里能夸口呢?”并指出“没有什么可夸的。”为什么保罗说,没什么可夸的呢?保罗在这段的上文说出了原因:首先22节指出【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也就是说,神是有情有义的,要把义加给那些凡是相信祂的爱子耶稣的人,不分你是哪个种族,哪个地区来的。只要我们信耶稣,就会得到这个义的礼物。 为什么我们非要从神那里才可以得到这个礼物呢?难道我们不能凭自己得到义吗?23节保罗指出【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同时,保罗在10节引用旧约经文说【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如果我们把镜头对准整个以色列人的历史来看,以色列人固然努力想守约,守律法,但却禁不住诱惑,也常常软弱,因此屡屡犯罪,一再背约,甚至几度陷入离弃上帝,转信别神的网罗中。整部以色列人的历史告诉我们:靠着人自己的努力,是无法彻底脱离罪,让自己成为一个义人的。 二、神的义 那义是从何而来呢? 我们看到在以色列人祖祖辈辈挣扎的生活里,一位有情有“义”的上帝,从来没有因为以色列人的“不义”,就离弃他们。而是一再又一再地出手相救,为他们排忧解难,化险为夷。为了让人们彻底脱离罪的辖制,上帝最后自己藉着他的爱子耶稣向我们显明祂的义。再没有什么事件,能像耶稣一样,让我们能直接看到神的义。 藉着耶稣显明义 先看看耶稣的出生,我们以为他会出生在一个富丽堂皇的地方。因为他可是上帝的儿子啊,他配得上这个荣耀的。可他没有。恰恰与人想的不同,他并没有出生在一个富丽堂皇的地方。反而出人意外地,连普通人都不如地,出生在一个马槽里。也许这就奠定了他谦卑的一生。 在少年成长的过程里,他也跟着拉比努力学习犹太圣经,也曾在圣殿里与拉比们讨论上帝的话语。 长大成人后,他和我们一样,也遇到了很多的试探、诱惑、被人打骂、侮辱、被人误解。也与我们一样,有软弱的时候。但祂总能靠着上帝的恩典,穿越艰难。 在他行了神迹之后,每个人都跟着他,可他却退隐在旷野里去对着上帝独自祷告。 当遇到事情成就,人们感谢他的时候,他没有沾沾自喜把荣耀归给自己,而是每次都对天父说:“父啊,我感谢你。” 当人们接受了医治,10个被治好的麻风病人中,只有一个回来感谢,其他9个就这样忘恩负义地走掉的时候,他没有去强求,仍然往前走,继续专心做天父交托的事情。 他是一个“和平使者”,总是带着和平,带着上帝的亮光去寻找那些处在风浪中的,在黑暗角落的,快被石头打死的,那些觉得自己生活已经走到尽头的人们。他走进去,告诉他们:不要哭泣,上帝爱你,已经原谅你一切的过错,今天并不是你的世界末日,站起来,继续往前走,新的生命从此开始。 他去过一些地方。凡是他去的地方,沉睡的心灵被唤醒,绝望的心注入了希望,哀痛的心得了安慰,压伤的得了医治,纷争的得了和平。凡是有他去过的地方,就有不同。 最后,当他受难在十字架的时候,百夫长说,【他真是个义人。】三天后,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他就是这样,用他的一生见证了上帝的义。罗马书3:24节说,我们【如今却蒙了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26节说,从此,上帝就【称信耶稣的人为义。】 三、 我因着义… 可见,“义”是个恩典,我们因着信耶稣,就领受了这个恩典,被上帝算为义。那么,我们有了这个“义”,生命有什么不同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Today, we are going to do something fun. You know it when I rub my hands in a devious manner like this, that you are in for a joy r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