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过这句话,“生意就是生意”(business is business)说这样的话是要表达,做生意的用意就是要赚钱,而不论是私人感情或感受都不可以阻止这点。你同意吗?我想,你如果街上随便问一个人,各个都会有各自的看法。有的会说,赚钱不是全部。做生意,对社会,对员工,对环境,都是有责任的。当然,赚钱是重要的,但决不是不择手段。有的可能会觉得关心这些太理想化了。你不懂在外是个狗咬狗的世界吗?也许这就是家族生意“富不过三代”的原因。当你感情用事,就失去做生意的焦点。而做生意终究是为了赚钱。 我是读工商管理的,所以也能体会两方面的理念。做生意总要衡量总总考量,而清楚认知你的优先考量是必要的。当然,每个人的优先考量可能会有偏差。这道不是我最担心的。我比较担心的,是一种生意是生意,生活是私人生活的观点。我害怕的,是以为你在职场上可以是心狠手辣的角色,而工作以外又可以是不同角色的想法。这是我真正不能接受的。生意固然是生意。但生命中许多部分也可以就像生意一样。比如你如何处理你与其他人的往来与交易?你怎么处理竞争与纷争?你怎么处理你资源的需求与供应?特别是你的时间?而我想主张的是经营你的生命其实才是你最主要的生意。所以,你决不可能有一套做生意的哲学,而不料到这样的哲学会影响你的生命。那才是天真。所以,今天的信息就以这为起点。我们要谈生意,我们要谈人生。我们要怎么经营我们的生命?我们主要的考量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来看生命中的好几个情景。然后,我才分享我的个人反思。 让我们来看第一个情景。23:19 “你借给你弟兄的,或是钱财或是粮食,无论什么可生利的物,都不可取利。 20 借给外邦人可以取利,只是借给你弟兄不可取利。这样,耶和华你神必在你所去得为业的地上和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于你。 第一个情景可能有点陌生,毕竟贷款与利息已经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都有从银行存款收利息,而为房屋贷款,汽车贷款还利息。不过,这样的商业交易在古时候以色列老百姓的生活是不寻常的,除非你是与外帮人有交易的商人。所以,这里是指借钱来帮助有需要的人。这里的禁忌主要是针对高利贷。收利息就是在别人不幸时乘火打劫。用来形容收利息的字眼,字面的意思就是咬一口的意思,像蛇咬伤人一口一样。神祝福那些雪中送炭的人,而决不是那些乘人之危,反咬人一口的人。 第二情景是关乎向神许愿的交易。 21 “你向耶和华你的神许愿,偿还不可迟延,因为耶和华你的神必定向你追讨,你不偿还就有罪。 22 你若不许愿,倒无罪。 23 你嘴里所出的,就是你口中应许甘心所献的,要照你向耶和华你神所许的愿谨守遵行。 许愿跟发誓不同,发誓是关乎见证的诚信。许愿可能是祈求神的祝福,或属灵帮助。而还愿的方式可能是圣殿的献祭或服侍。经文清楚表明没有许愿的必要。但如果是许愿了,那就有还愿的必要。重点不在于还愿的价值,而是在于诚信的价值。既然说得出,就要做得到。 第三情景形容穿过其他人的田园的路人。步行的长途旅途在古时候是很普遍的。所以,当时候的风俗是容许路人穿过田园以缩短旅程。 24 “你进了邻舍的葡萄园,可以随意吃饱了葡萄,只是不可装在器皿中。 25 你进了邻舍站着的禾稼,可以用手摘穗子,只是不可用镰刀割取禾稼。 旅途中,如果你饿了,你可以摘果子来充饥。但你却不可以收割食物,因为收成是属于农夫的。这个简单的条例即帮助有需要的人,也保护地主的产业权利。 下一个情景比较复杂。 24:1 “人若娶妻以后,见她有什么不合理的事,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 2 妇人离开夫家以后,可以去嫁别人。 3 后夫若恨恶她,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或是娶她为妻的后夫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