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Mandarin 中文

爱能医治,之后呢?God can heal. After that?

Topic:
Speaker:
  • 冯锦涛姐妹
经文:约5:1-18 1.耶稣医治一个卧床38年人的故事 这是一个神和人相遇,人得医治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的地方,一个叫作毕士大的池子旁边(5:2),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5:3)。其中有一个是病了38年的人。为什么这些病人聚集在这里呢?据说是因为知道主的天使会按时下池子里搅动水。而且,水动起来之后,只有那些先下去的,无论害什么病都能痊愈。所以他们都聚集在这里,等待时机,下水得医治。 这时,我们看到耶稣主动来接近这个病了38年的人,他躺在那里,耶稣主动地来与这个病人对话,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耶稣一开口就询问他,“你要痊愈吗?”病人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说,“要!”,而是抱怨说,他没有机会下到池子里,因为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他放在池子里。并解释说,他刚要起身下到池子里的时候,就有别人比他抢先一步,先下去了。 耶稣听到他埋怨的话后,对他说了第二句话:“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听到这句话后,这个人就立刻痊愈,于是就拿起褥子来走了! 耶稣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圣殿里。当耶稣遇见他的时候,对他说了第三句话,“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厉害。”来提醒这个人不要再犯罪。我们从经文里看不到这个人的过去,也不知道他得病是不是因为他犯罪,因为按照犹太人的想法,总是把病和犯罪连在一起。我们只知道耶稣最后提醒和劝告这个人不要再犯罪了,否则犯罪的后果会比先前更加严重。 故事到这里,我们看到,耶稣只用三句话:第一句,“你要痊愈吗?”来询问病人是否有要痊愈的意愿。第二句,“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这是至关重要的一句医病的话。第三句,“不要再犯罪了。”这是提醒的话。用这三句话,耶稣改写了这个病人38年的人生悲剧。 故事到这里,我们看到这就是一个病了38年的人与耶稣相遇,得耶稣医治的故事。也是一次人有机会和神相遇的故事。可是,这个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约翰也记录了这 个人得医治之后发生的事情。 当这个人得医治,拿起褥子走了之后,引起了宗教当局犹太人的注意,因为他们看到一个人拿着褥子在走动,这如果在平时,是很正常不过的,可问题就在于当天是安息日,按照犹太人的律法,安息日动用到劳力的工作是被禁止的,其中米示拿第39条禁令严格禁止在安息日【把一个物件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处。】 因此,犹太人就来向这个人兴师问罪,告诉他,“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以的!”那么,这个人回答说,“是医治我的那个人叫我拿的。”言下之意,不是他自己要拿的,把责任推在耶稣身上。于是,犹太人开始问他,“那个叫你拿褥子走的是什么人?”他回答不上来,因为他得医治后并没有过问过这个人是谁。 而后来,当耶稣在圣殿再次遇见他,跟他说话,当他得知耶稣的名字之后,他就立刻跑去打小报告给犹太人,说那人叫耶稣。或许他想急于脱身,心里想,只要把耶稣的名字报给犹太当局,犹太人就会去找耶稣的麻烦,而不会再追究他的责任。果然,犹太人后来就去找耶稣,并且逼迫耶稣,甚至想要杀他。从这一点来看,这个蒙耶稣医治的人,反而在耶稣受逼迫的事情上有份。 故事到这里,我们观察一下这个38年病人得医治之后的所行所为:在面对犹太人质问时,为了明哲保身,能逃脱干犯安息日禁令的罪责,他把责任推在耶稣身上,使犹太人的矛头对准耶稣。/在与耶稣有机会在圣殿再次相遇,得知耶稣的名字后,他抓紧时间去向宗教当局报告了耶稣的身份,在耶稣后来受犹太人逼迫的事情上有份。显然这个人尽管被医好了,但看起来他对上帝在耶稣身上彰显的大能和同在却视而不见。他更关心的是他正站在地上的权柄面前。并且在如何逃脱地上的权柄制裁上很有自己的一套。耶稣的善举,这里得到的并不是人对他的信靠和感激,而是逼迫。 2.爱能医治,不在于你的判断,(完全出自)在于上帝的恩典。这是我们的好消息! 看到这里,我们心中也许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这样既不信,又不懂感恩的人,耶稣还医治他?圣殿旁边的池子边上躺着那么多的病人,为什么偏偏耶稣选中这样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医治呢?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个《农夫与蛇》 的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农夫看到路边有一条冻僵了的蛇,就怜悯它,把这条蛇揣在他怀里,可是等蛇温暖了之后,就把农夫咬了一口,农夫就死了。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在帮助人之前先要判断和分辨这个人的好坏,再给予帮助,以免被爱所伤。这也是我们人所持的普遍的想法,或者说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 可是我们看到上帝的想法却和我们人普遍的想法很不同。当我们看到这是一个不信,忘恩负义的人时,难道耶稣不知道吗?相信耶稣早就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人,可耶稣为什么还是医治了他! 我们看到,尽管这个人后来不信,也不感恩耶稣在他身上所做的。但上帝的爱和怜悯还是临到了这个人的身上,这是完全出自上帝爱和怜悯的恩典。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这个人多好,对耶稣多么明白,多么有信心,多么感恩,而他之所以得医治,是完全出自上帝爱和怜悯的恩典。至于对于上帝的恩典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临到什么人身上,上帝保留给了自己,上帝拥有自己的主权,这对于人来说,实在是个谜,人无法参透。 如果我们愿意从思考什么类型的人有资格、值得、当得起耶稣的帮助和医治?耶稣选择哪一类的病人医治?祂选择的标准是什么?这类理论性的问题,却又只有上帝自己能回答的问题中跳脱出来,那么这个38年病人得医治,既不感恩,也不信耶稣的故事却可以把我们从理论层面带到实际层面,从旁观的理性分析者进入实际的状况,从冷冰冰的分析带到动情动心的境况,我们似乎从这个38年病人的身上发现我们自己的影子。 其实我们人的真实情况是,有的时候我们好像是善人,能行出善举,有的时候我们又好像是恶人,行出不好的恶行。当我们接受来自上帝或人的恩惠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心存感恩,有的时候我们也像这个38年的病人一样得恩惠得医治后并没有感激之心,或是只有那一刹那,或是那一段时间的感激之心,之后我们的心就转为冷漠。对上帝给予我们的恩惠,或者对于曾经帮助过我们的恩人也是视而不见,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有的时候,甚至为了保全自己,我们也会背地里做一些暗箱操作的事,这就是我们人的真实的景况。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些,我们会庆幸约翰福音里记载了像病了38年这样不知恩图报的人却能够得耶稣爱的怜悯和医治的事情,这是我们的好消息! 因为我们发现,不在于时好时坏的我们,表现怎样,行为怎样,而在于上帝的爱与怜悯的医治愿意临到像我们这样的罪人!从这个不懂感恩也不信的病人得耶稣医治的事情,看到我们自己得医治的希望! 我们看到,神离这38年的病人并不远,这本来只应该是只有天上有的美善,却降到人间,与人交流。正如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一条直线,神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在于一次的相遇,一次耶稣与人相遇的故事,却彰显了神完全的爱与怜悯,权柄和能力! 3. 爱能医治,之后呢? 38年的捆绑,38年的期待,38年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38年的无奈和无助,在见到耶稣后,耶稣的一句话就完全解决,耶稣能够在人身上彰显这样的权柄和能力!彰显医治的能力对创造天地的上帝来说是能够的,也是愿意的! 17节耶稣说【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但我们观察整本约翰福音,却只记录了耶稣所行的7件神迹,包括今天的医治病了38年的人这一件。这么少的神迹记录,约翰似乎想要表达的是,上帝要彰显神迹,但神迹本身不是目标和目的,上帝是要透过神迹彰显祂自己!让我们看见上帝自己! 今天的世界,上帝还在彰显祂自己!让我们看见祂自己!像病了38年的人与耶稣相遇,这样神人相遇的故事还在发生,耶稣的医治还在继续…而且不照你我的评判标准,不在于你我有多好多坏,祂的爱的医治还会临到我们! 不过,我们需要面对的是,耶稣的爱能医治,之后呢?…
Zechariah Wong
January 21, 2018
Bilingual 双语

爱能医治,之后呢?God can heal. After that?

Topic:
Speaker:
  • 冯锦涛姐妹
经文:约5:1-18 1.耶稣医治一个卧床38年人的故事 这是一个神和人相遇,人得医治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的地方,一个叫作毕士大的池子旁边(5:2),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5:3)。其中有一个是病了38年的人。为什么这些病人聚集在这里呢?据说是因为知道主的天使会按时下池子里搅动水。而且,水动起来之后,只有那些先下去的,无论害什么病都能痊愈。所以他们都聚集在这里,等待时机,下水得医治。 这时,我们看到耶稣主动来接近这个病了38年的人,他躺在那里,耶稣主动地来与这个病人对话,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耶稣一开口就询问他,“你要痊愈吗?”病人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说,“要!”,而是抱怨说,他没有机会下到池子里,因为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他放在池子里。并解释说,他刚要起身下到池子里的时候,就有别人比他抢先一步,先下去了。 耶稣听到他埋怨的话后,对他说了第二句话:“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听到这句话后,这个人就立刻痊愈,于是就拿起褥子来走了! 耶稣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圣殿里。当耶稣遇见他的时候,对他说了第三句话,“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厉害。”来提醒这个人不要再犯罪。我们从经文里看不到这个人的过去,也不知道他得病是不是因为他犯罪,因为按照犹太人的想法,总是把病和犯罪连在一起。我们只知道耶稣最后提醒和劝告这个人不要再犯罪了,否则犯罪的后果会比先前更加严重。 故事到这里,我们看到,耶稣只用三句话:第一句,“你要痊愈吗?”来询问病人是否有要痊愈的意愿。第二句,“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这是至关重要的一句医病的话。第三句,“不要再犯罪了。”这是提醒的话。用这三句话,耶稣改写了这个病人38年的人生悲剧。 故事到这里,我们看到这就是一个病了38年的人与耶稣相遇,得耶稣医治的故事。也是一次人有机会和神相遇的故事。可是,这个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约翰也记录了这 个人得医治之后发生的事情。 当这个人得医治,拿起褥子走了之后,引起了宗教当局犹太人的注意,因为他们看到一个人拿着褥子在走动,这如果在平时,是很正常不过的,可问题就在于当天是安息日,按照犹太人的律法,安息日动用到劳力的工作是被禁止的,其中米示拿第39条禁令严格禁止在安息日【把一个物件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处。】 因此,犹太人就来向这个人兴师问罪,告诉他,“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以的!”那么,这个人回答说,“是医治我的那个人叫我拿的。”言下之意,不是他自己要拿的,把责任推在耶稣身上。于是,犹太人开始问他,“那个叫你拿褥子走的是什么人?”他回答不上来,因为他得医治后并没有过问过这个人是谁。 而后来,当耶稣在圣殿再次遇见他,跟他说话,当他得知耶稣的名字之后,他就立刻跑去打小报告给犹太人,说那人叫耶稣。或许他想急于脱身,心里想,只要把耶稣的名字报给犹太当局,犹太人就会去找耶稣的麻烦,而不会再追究他的责任。果然,犹太人后来就去找耶稣,并且逼迫耶稣,甚至想要杀他。从这一点来看,这个蒙耶稣医治的人,反而在耶稣受逼迫的事情上有份。 故事到这里,我们观察一下这个38年病人得医治之后的所行所为:在面对犹太人质问时,为了明哲保身,能逃脱干犯安息日禁令的罪责,他把责任推在耶稣身上,使犹太人的矛头对准耶稣。/在与耶稣有机会在圣殿再次相遇,得知耶稣的名字后,他抓紧时间去向宗教当局报告了耶稣的身份,在耶稣后来受犹太人逼迫的事情上有份。显然这个人尽管被医好了,但看起来他对上帝在耶稣身上彰显的大能和同在却视而不见。他更关心的是他正站在地上的权柄面前。并且在如何逃脱地上的权柄制裁上很有自己的一套。耶稣的善举,这里得到的并不是人对他的信靠和感激,而是逼迫。 2.爱能医治,不在于你的判断,(完全出自)在于上帝的恩典。这是我们的好消息! 看到这里,我们心中也许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这样既不信,又不懂感恩的人,耶稣还医治他?圣殿旁边的池子边上躺着那么多的病人,为什么偏偏耶稣选中这样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医治呢?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个《农夫与蛇》 的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农夫看到路边有一条冻僵了的蛇,就怜悯它,把这条蛇揣在他怀里,可是等蛇温暖了之后,就把农夫咬了一口,农夫就死了。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在帮助人之前先要判断和分辨这个人的好坏,再给予帮助,以免被爱所伤。这也是我们人所持的普遍的想法,或者说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 可是我们看到上帝的想法却和我们人普遍的想法很不同。当我们看到这是一个不信,忘恩负义的人时,难道耶稣不知道吗?相信耶稣早就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人,可耶稣为什么还是医治了他! 我们看到,尽管这个人后来不信,也不感恩耶稣在他身上所做的。但上帝的爱和怜悯还是临到了这个人的身上,这是完全出自上帝爱和怜悯的恩典。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这个人多好,对耶稣多么明白,多么有信心,多么感恩,而他之所以得医治,是完全出自上帝爱和怜悯的恩典。至于对于上帝的恩典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临到什么人身上,上帝保留给了自己,上帝拥有自己的主权,这对于人来说,实在是个谜,人无法参透。 如果我们愿意从思考什么类型的人有资格、值得、当得起耶稣的帮助和医治?耶稣选择哪一类的病人医治?祂选择的标准是什么?这类理论性的问题,却又只有上帝自己能回答的问题中跳脱出来,那么这个38年病人得医治,既不感恩,也不信耶稣的故事却可以把我们从理论层面带到实际层面,从旁观的理性分析者进入实际的状况,从冷冰冰的分析带到动情动心的境况,我们似乎从这个38年病人的身上发现我们自己的影子。 其实我们人的真实情况是,有的时候我们好像是善人,能行出善举,有的时候我们又好像是恶人,行出不好的恶行。当我们接受来自上帝或人的恩惠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心存感恩,有的时候我们也像这个38年的病人一样得恩惠得医治后并没有感激之心,或是只有那一刹那,或是那一段时间的感激之心,之后我们的心就转为冷漠。对上帝给予我们的恩惠,或者对于曾经帮助过我们的恩人也是视而不见,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有的时候,甚至为了保全自己,我们也会背地里做一些暗箱操作的事,这就是我们人的真实的景况。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些,我们会庆幸约翰福音里记载了像病了38年这样不知恩图报的人却能够得耶稣爱的怜悯和医治的事情,这是我们的好消息! 因为我们发现,不在于时好时坏的我们,表现怎样,行为怎样,而在于上帝的爱与怜悯的医治愿意临到像我们这样的罪人!从这个不懂感恩也不信的病人得耶稣医治的事情,看到我们自己得医治的希望! 我们看到,神离这38年的病人并不远,这本来只应该是只有天上有的美善,却降到人间,与人交流。正如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一条直线,神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在于一次的相遇,一次耶稣与人相遇的故事,却彰显了神完全的爱与怜悯,权柄和能力! 3. 爱能医治,之后呢? 38年的捆绑,38年的期待,38年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38年的无奈和无助,在见到耶稣后,耶稣的一句话就完全解决,耶稣能够在人身上彰显这样的权柄和能力!彰显医治的能力对创造天地的上帝来说是能够的,也是愿意的! 17节耶稣说【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但我们观察整本约翰福音,却只记录了耶稣所行的7件神迹,包括今天的医治病了38年的人这一件。这么少的神迹记录,约翰似乎想要表达的是,上帝要彰显神迹,但神迹本身不是目标和目的,上帝是要透过神迹彰显祂自己!让我们看见上帝自己! 今天的世界,上帝还在彰显祂自己!让我们看见祂自己!像病了38年的人与耶稣相遇,这样神人相遇的故事还在发生,耶稣的医治还在继续…而且不照你我的评判标准,不在于你我有多好多坏,祂的爱的医治还会临到我们! 不过,我们需要面对的是,耶稣的爱能医治,之后呢?…
Zechariah Wong
January 21, 2018
Bilingual 双语

Remembering Psalm 69

Topic:
Speaker:
  • Rev. Wong Siow Hwee | 王晓晖牧师
First, allow me to explain what is happening in Jesus’ story. During the annual Jewish festivals, such as the Passover, Jews who had been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 Roman Empire would…
Cathy Tan
January 14,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