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审判弟兄之间的事

By Mandarin 中文

哥林多教会有弟兄姐妹在法律上互相控诉。这为什么是问题呢?让我们来明白一些重要的历史背景。首先,这里所指的纠纷并不是严重的刑事犯罪(criminal offences),而是我们律法上所谓的小额索偿(small-claims)的问题。所以,在这里任何一方并没有严重的犯罪行为,而是金钱上的纠纷。虽然当时的罗马政府的刑事法庭还算公义(参罗马书13:1-7),可是来到地方行政法官的时候,往往因为这些地方官需要有钱人的赞助(patronage)和拥护,难免会偏袒有钱人。富有的人跟有社会地位的人跟这些地方政府官员有着密切的彼此来往。他们依靠彼此来保障自己的利益。因此,有钱有势的社会人士可以利用他们跟地方法官的交情来欺负贫穷的弱者。有钱人可以请律师为他们争取最大的利益。所以,哥林多教会这里出现的问题,很明显,是教会里面一些有钱有权势的信徒在借用他们和地方行政法官的关系,以滥用司法制度的手段控诉教会里面贫穷而没办法攀关系的信徒,从而谋利。追根究底,这是一个不公义,仗势欺人的问题。在面对这个问题,保罗以两方面劝勉他们。 第一,如果主内弟兄姐妹有纠纷,就应当找一个公平的审判官来裁决。很可惜,当时的地方行政法官完全不称职。他们嫌贫爱富,很难秉公办理。还有,审判官若不是信徒就不会在乎教会的合一。判决可能带来两败俱伤的结局,不但破坏关系,甚至最后分裂教会。所以,保罗的建议是希望弟兄姐妹的纠纷由教会自己来处理。这原本在犹太教里面就是很平常的事。如果有信徒领袖来做审判,一来他们本应该追求神的公义,二来他们也会顾及主内弟兄姐妹往后的关系。至少,这样的裁决就可以避免有权有势的人欺负贫穷人,因为在教会里面是人人平等的。 但更重要的是关系。保罗说:5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有智慧的人,能夠審判弟兄之間的事嗎?保罗在这里特别提到“智慧”,就让我们联想到保罗在书信一开始就谈到人的智慧和神的智慧。倘若哥林多教会真的了解什么是福音,能够用神牺牲的爱来处理和审判这些纠纷,我相信最后的结果是和平和好。所以,保罗希望哥林多教会自己来处理这些教会的纠纷。这是保罗的第一个建议。 第二,保罗也建议主内弟兄姐妹可以避免纷争,就应该尽量避免。刚才已经提到,这里的情况是指小额索偿的纷争。所以,为了一些利益,就彼此告状就是大错。弟兄姐妹之间斤斤计较,利益看得比关系还要重要是不可取的。我们基督徒是分别为圣的。我们的生命,一切物质都属于上帝,为要彼此相爱,彼此服侍。如果真是这样,小事情上有时吃亏,有时受欺,可是神的国却得以建立,那又何必耿耿于怀,是不是?所以保罗说:7你們彼此告狀,已經是你們的失敗了。為甚麼不寧願受委屈呢?為甚麼不甘心吃虧呢?当然,我们决不能象一些哥林多信徒一样,因为有社会地位或其他优势,利用这些去亏负,欺压别人。有些人以为,只要是他有权利(right),他就有资格做,也很应该尽量利用他的权利来谋取最大的利益。不拿白不拿。别人损失是别人的事。当我们了解到,权利是上帝赐的,我们就应当用权力来做主工,去帮助弱小的人,而不是为自己谋利。 今天的经文我们当如何应用呢?我认为,我国的司法制度还算公正清廉。所以教会里面诉讼的事情不是一个仗势欺人的问题,因为司法制度本是用来保护弱势群体。只要我们遵守国民的职分,信徒的呼召,继续提倡社会公平公正,我们仍然可以利用国家的政府人员和司法制度来解决一些难缠棘手的问题。不管是分财产、商业纠纷、或亏损,我们需要公立和专业的判决来使事情了结。所以,我觉得保罗的建议要看情况来应用。不应该很死板的应用,说教会弟兄姐妹之间就不可以有彼此诉讼,或教会一定要内部私自解决。 可是作为一个圣徒的群体,我们也不可彻底推卸责任。作为教会领袖,我们要追求公义和智慧,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做出良好的裁决。司法制度只能处理物质的分配,但是我们要处理关系的和好。作为教会会友,我们向往和平,彼此忍让,建立爱的关系,那么也就纷争少,好见证更多。不要应为牧师说可以利用司法制度,那就芝麻绿豆的事也控告人,或为了争取最大的利益就上诉了再上诉。用司法处理事情其实是不得以的下策,因为我们各人难免会很主观的看待事情。司法制度的好处是借着法律程序得到专业客观的裁决。但如果我们自己首先懂得看淡自己的利益,而反而多体谅另外一方的需要,更多彼此谦让,更包容,我相信很多事情也不必一定要来到司法来解决这一步。 今天的经文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处理诉讼的经文。但保罗把这段经文夹在两段关于性关系和教会纪律的课题之间,我觉得没那么简单。除了诉讼的课题以外,我觉得保罗更是要哥林多教会重新思考信徒之间对彼此的责任是什么。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哥林多信徒很多都是信主不久。许多还带着异教徒拜神的观念。拜神的观念和属于神的观念这两者是很不同的生活理念。拜神只是借助神明的力量处理自己的需要。属于神却是与神共创人生。这些刚信主的基督徒,不管是性关系的事情,还是平时的商业活动,有很多老习惯、旧价值观都还没有转变。保罗是在提醒哥林多教会,他们对彼此是有责任的。信徒生命的改变是每个人为彼此守望,彼此承担。他们需要彼此提醒,彼此帮助。他们甚至还要彼此警戒,彼此审判。只有这样,这整个群体的新信徒才能学习用新的价值观看待事情。用新的习惯和态度来生活。这都是因为他们有了新的身份。 想想看,我们的基督徒身份是怎么得来的?保罗说,我们借着主耶稣基督的名,和靠着圣灵,我们洗净了,圣洁了,称义了。 首先,洗净指的是神把我们的罪一次过完完全全的除去。就好像脱胎换骨一样。不管以前如何,从此以后就是重新开始。 其次,圣洁指的是神把我们如今分别为圣,属于他。我们的生命从此要用来做神圣的用途。你可以想象成把自己当作活祭献给上帝。 最后,称义指的是神把我们的关系和好了。我们人跟上帝就是一个孩子跟父神的关系。作为神的儿女也就意味着我们是继承神那永不朽坏的基业的后裔。我们带有神的能力,神的权柄,我们甚至要审判世界,审判天使。在历史里面,基督徒废除了奴隶制,尊重女权。如今,信徒继续在环保,善心,人权等等领域上奋斗。这都是在体现神的孩子的身份。 总而言之,我们得着一个不再一样的身份。不管以前如何,现在就是一个新的灵,新的人,新的民。 所以保罗提醒:不公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我们因着神的恩典,得着新的开始,就该遵行神的道,远离那罪恶的道路。我们分别为圣,表示我们有祭司的事工我们要去做。我们需要做什么呢?我们要保守我们整个群体都能承受神的国。这是我希望我们整个群体都思想的课题。一方面我们不要自扫门前雪,以为别人犯罪是别人的问题,别人吵架是别人的事。我们这样子就忽略了我们对彼此的责任。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要每个人自以为义,自以为圣洁,然后整天对其他人指指点点,拿着鸡毛当令箭。我们这样子就变成了法利赛人,把沉重的担子,沉重的轭加在别人身上。所以,不管是教会纪律的是,还是处理弟兄姐妹之间的纷争,这些事情需要周全的考虑。不是用权柄就能够压下来,也不是你不管事情就真的跟你没关系。我从今年的六号驿站学习了一个功课。那就是圣洁是为了服事他人。所以保罗在加拉太书6: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 2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3 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 4 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这样,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了; 5 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 这里有自我审查的层面,也有彼此担当的层面。我想,这也许就是保罗希望看到的信徒群体吧。

Read More

Sermon on 1 Corinthians 3:5-23 哥林多前书第3章 第5节至23节

By Mandarin 中文

预备证道的时候,我发现好像神在问我:你爱教会吗?你爱禧年堂吗?我为什么要爱我的教会? 要回答这问题,必须了解教会是什么,服事是怎么回事儿。让我们一起来读哥林多前书3:5-23。 该怎么形容教会呢?教会不是粉丝俱乐部。教会不是学校或军队。教会也不是疗伤的spa或心灵医院。在圣经原文希腊文,教会的字是ekklesia。Ekklesia形容一个集会。教会就是耶稣的跟随者,被基督呼召,分别为圣,聚集在一起,为神而活。当有人企图通过言语或行动分裂神的群体,今早的经文指出:必须承担后果,面对神的审判 当保罗指责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分裂”教会(1:10),他说的不是出于神学差异而导致的分离。在教会后期的历史过程,我们是见证了教会如何因着神学立场的不同,分出不同宗派。其中具历史性的就有罗马天主教会,东正教会,改革宗教会。改革宗有分出不同宗派来。 哥林多教会的问题不相同。引发分裂的是教会内部的人互相竞争,进行权利斗争。经文用的字是schismata。将原本完整的东西,硬撕裂开来。好比一个捕鱼的渔网,被人撕裂后,有了个破洞、破口。渔网就不能够再发挥捕鱼的原有基本功能。权力斗争威胁教会的本质。当我们彼此竞争、互相攻击,使到教会分裂,保罗警告说必面对神的制裁。 他用3个强有力的比喻来描述教会是什么。 1.第一个比喻:教会好比一个田地(v9)。 田地代表潜力和机会。田地可以成为一片无用的旷野荒地。田地也可能带出丰富收割,供应人们的需求。保罗比喻教会为田地,讲解我们在神的国度里服事,神与人的奥妙关系。你看,田地要有好的收成,首先需要撒种的人 这些是宣教士、传道人,像保罗这样的开荒者、教会先锋。他们把耶稣基督的福音带给没有福音的人群当中。 撒种之后,需要耕种的人。浇水、施肥、清理,保护新幼苗不遭受环境和他人的破坏。这些就是像亚波罗这样的牧师、长执、教师、区长组长。他们耐心地培养信徒,使信徒在信仰上安稳扎根、健壮成长、成熟。撒种、耕种,这些是人类可以参与和掌控的作为。 但有一件关键性因素,是只属于神的作为:唯有神能将种子转变为生命,让生命生长、变相。没有人知道种子如何发育成一棵大树,结出果子。没有人知道胎儿如何成为一个生命。 我们都见证了福音翻转生命的奇妙。圣灵定罪、叫人悔改、之后积极活出属神生命。这是属于神的奥秘,不是人的作为。但这么奇妙的过程,神却邀请人参。保罗、亚波罗、你、我:我们竟然是神的伙伴,有份在建立生命的神圣工程里,做出一些贡献,就是参与教会的服事。 当然,每个田地都有挑战:就如杂草、害虫会威胁收成。上个星期我有机会 探访巴勒斯坦的福音事工,在巴勒斯坦宣教士的田地里帮助他清理野草 蛮吃力的工作,我到现在还腰酸背痛! 哥林多教会的问题是权利斗争。会友选牧者、选领导!他们拿牧者、拿事工来做比较。有的说我支持保罗,有的说我支持亚波罗。“我的牧者更厉害! 我们的事工更好、更重要!” 教会今天也存在同样问题。会友们参与不同的事工,与不同的牧者合作。一些牧者、事工主席、成员,或许会觉得自己的事工比其他人更重要。在分配人力资源的时候,大家互相争夺。“我的事工比你的更重要,把最好最多的人都放来这里!” 崇拜说:我的事工最属灵,我们是带领人敬拜神! 宣教说:传福音、拯救灵魂最主要!我们带领人信主归入教会,使教会人数增长。 证道、培育事工说:我们教导神的话、维护真理,没有我们,信徒不能在真理扎根、成长成熟。 事奉事工、社区服务说:我们最需要人手,因为服务繁多:招待、交通、膳食、收奉献、多得数不完! 区会、小组说,把资源都放来这里!不然,谁来关怀新朋友、跟进新会友? 儿童和青成事工说,投资在教会的下一代!把所有资源投入这里! 乐龄说:我们确保圣徒们在荣耀中完成使命! 那究竟谁最重要? 今早的经文要我们正确看待我们的牧师、领导、事工、服事。 5节问,保罗是什么?亚波罗是什么?不是他们是“谁”而是“什么”? 强调的不是这些超级牧者的贡献或号召力,而是强点他们的身份和职责 。保罗是什么?亚波罗是什么?他们首要是神的仆人。他们虽然是领导,但都属于上帝。他们耕耘的田地只有一个:大家服事的是同一个国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