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个大斋节的开始,我们就以诗篇成为我们对于受苦受难的反思过程。 今天是复活节主日。我们也同样以诗篇成为我们的总结。虽然主耶稣在受难日当天确实是死了。但三天后,神却叫他死里复活。复活的恩典不单是为了耶稣,神这样的作为也同时改变了我们。而因为复活为我们带来了改变,我们就得有相应的回应。诗篇22篇描述了这样的过程。希伯来书的作者显然也有同样的想法。希伯来书Hebrews 2: 9 唯独见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因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叫他因着神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 10 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 11 因那使人成圣的和那些得以成圣的,都是出于一,所以他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 12 说:“我要将你的名传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颂扬你。”所以,因着耶稣的死里复活,耶稣本身‘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因着耶稣的死里复活,许多人就得以被‘领进荣耀里去’。也因着耶稣的死里复活,耶稣成为‘那使人成圣的’,而我们成为‘那些得以成圣的’。所以耶稣才说:“我要将你的名传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颂扬你。”神在耶稣的身上,也借着耶稣在我们的身上,完成了奇妙而可称颂传扬的事。而耶稣引用的这句话,就出自今天的经文:诗篇22篇下半段。耶稣说得出,做得到。他的话一点也不假,就在复活日当天,耶稣就把好消息宣告了。 Matthew 28: 5 天使对妇女说:“不要害怕!我知道你们是寻找那钉十字架的耶稣。 6 他不在这里,照他所说的,已经复活了。你们来看安放主的地方! 7 快去告诉他的门徒,说他从死里复活了,并且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里你们要见他。看哪,我已经告诉你们了!” 8 妇女们就急忙离开坟墓,又害怕又大大地欢喜,跑去要报给他的门徒。 9 忽然,耶稣遇见她们,说:“愿你们平安!”她们就上前抱住他的脚拜他。 10 耶稣对她们说:“不要害怕!你们去告诉我的弟兄,叫他们往加利利去,在那里必见我。” 马太的记录里,重复地强调‘告诉’与‘报给’的吩咐。天使这么吩咐。耶稣也是同样的吩咐。先是妇女,然后是门徒们,他们都得快快把这消息传开来。这就是见证。这样的中心点也和今天的经文完全吻合。所以今天的主题就是“言明这事”。“这事是(神)所行的”。我们如今来看诗篇22篇下半段。而且要特别留意任何关于表达或传话的字眼。 Psalm 22: 22 我要将你的名传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赞美你。…

Cathy TanApril 5, 2015
In Matthew 27: 45 From noon until three in the afternoon darkness came over all the land.46 About three in the afternoon Jesus cried out in a loud voice, “Eli,…

Zechariah WongApril 2, 2015
Title: 忏悔的求助者——从深处的求告 一、经文诠释 1、诗本体诠释 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将目光聚焦在【从深处】这几个字上,【耶和华啊,我从深处向你求告!】“深处”带出了诗人的处境。诗篇69:2也提到一个【深处】,诗人说【我陷在深淤泥中,没有立脚之地;我到了深水中,大水漫过我身】。可见,【深处】意味着诗人正处在极大的患难、绝望中,向主求告。这里2节前半句诗人向主求告【主啊,求你听我的声音】,紧接着诗人又加了【愿】、【侧耳】、【恳求】的字眼,【愿你侧耳听我恳求的声音!】再次迫切向耶和华发出诚挚的呼求。 接着,诗人好像是一个犯错的孩子,跪在父亲的面前,求得父亲的原谅。3节诗人说【主耶和华啊,你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可见,这个孩子很了解他父亲的性情,他知道父亲就像是一个明察秋毫,黑白分明,廉洁公正的法官。父亲知道他所犯的所有错,如果他要一一究查和清算的话,没有一个人能在他的面前站立得住,包括诗人自己。紧接着4节诗人接着说【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这表明,这位父亲虽然知道他所有的错,却有极大的怜悯心,愿意给他的孩子恩典,赦免他的罪过。这就是诗人体会的耶和华的性情。诗篇51:16-17说【忧伤痛悔的心,他必不轻看。】诗人知道只要人诚心悔罪,耶和华必会向人施怜悯,行赦罪,使人在祂无尽的恩惠里重新站立,过属于祂,敬畏祂的生活。 因此,在这样一位耶和华的面前,诗人愿意等候,等候耶和华的赦免,安慰,和拯救。所以,5节诗人说【我等候耶和华】,并用心等候,【我的心等候】。 其实,诗人也只能等候,因为在大能的耶和华面前,没有人知道他何时赦免,何时拯救?因为耶和华才是掌管时间的主,掌管历史的主。没有人能用任何方式操控这位大能的主。在这一位主的面前,诗人能做的就只有恳求和等候。 等候谈何容易?参照其他的诗篇,我们看到诗人在等候中情绪的大起大落。有时是对现状的不满和抱怨;有时是对处境的无奈和感到绝望;有时是情绪的低落和压抑太久后迸发的愤怒;有时是流泪控诉,声嘶力竭大喊无助……我们看到,诗人在主的面前,都全然敞开,毫无遮拦,真情流露,即使是在犯罪的时候,甚至把自己感到最羞愧的一面也展露无遗。另一方面,从诗篇的种种祷告中,我们也看到,好像耶和华也允许诗人在他面前一切情绪的爆发,他所看重的是一个“真”性情的流露。(Liu lu) 除了将一个真实无伪的生命敞露在耶和华的面前,诗人在5节的后半句这样写道:【我也仰望他的话。】也就是说,诗人在等候中,不仅祷告,也紧抓住主的话和应许。在其他诗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诗篇25:5节【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导我、教训我,因为你是救我的神,我终日等候你。】诗篇119:43【求你叫真理的话总不离开我口,因我仰望你的典章。】81节【我心渴望你的救恩,仰望你的应许】114【你是我藏身之处,又是我的盾牌;我甚仰望你的话语。】147【我趁天未亮呼求,我仰望了你的话语。】也就是说,诗人知道,在逆境中更要紧抓住主的话语,让主的话语成为他困境中的指引,引导他从现在的迷失中重新找到新的生命方向。/也让主的话语成为他绝望中的盼望,相信耶和华必会成就他曾许下的一切承诺。主的话语也能激励等候中的人,使他们更有走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在这样每日真诚的祷告呼求和每日仰望上帝的话中,诗人继续等候,而且心情是迫切的。6节诗人说【我的心等候主,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 【胜过守夜的】,对于诗人来说,他的处境就好像是一个【守夜的人】的处境,甚至心情还胜过一个守夜的等候天亮的迫切。那么,什么是诗人的“黑夜”呢? 诗人作为希伯来人,是在遭受民族性的毁灭中,等候耶和华的,整个民族,包括诗人,正处在一个漫漫长夜,深切盼望着黎明的到来。那么,什么是他们所期盼的“天亮”呢?对于一个遭遇国难,人民流落他乡,丧失了自己国家的根,这样的民族,能够复国就是他们所期盼的“天亮”。 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这个“天亮”就必然会来到呢? 是因为这个民族曾经经历过。“从黑夜——天亮”的经历是希伯来民族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这个民族曾在埃及身处过黑夜,他们在为奴之家受苦,耶和华听到了他们的呼声,用大能的膀臂救他们出了埃及国,使他们盼到了“天亮”(申命记4:34)。进入旷野后,金牛犊等事件以色列人屡屡犯罪,他们再次陷入过黑夜,可耶和华并没有按他们的罪过待他们,也没有照他们的罪孽报应他们(诗篇103:10),反而以丰盛的慈爱待他们,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天亮”(8节)。他们在埃及和旷野所屡屡经历的“从黑夜——天亮”的生命故事,也是耶和华对他们施怜悯的爱的故事。因此,诗人深信在他们过去的历史里,耶和华能救他们脱离黑暗入了光明,今天他们虽然又一次身处在黑暗,但他们相信,耶和华必会拯救他们,让他们重新看到光明。那时拯救的光亮必会划破等待的黑夜。 因此,这时诗人呼吁所有以色列百姓,一起来等候主,仰望耶和华。7节说【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因他有慈爱,有丰盛的救恩】。最后8节是整首诗的高潮,呐喊出以色列相信耶和华必然会在祂自己的时间拯救他们,有力地宣告了他们对拯救的光明必会来到的信心和盼望,8节说【他必救赎以色列脱离一切的罪孽。】 2、引申诠释 这就是整首诗的内容和意境。这首诗是诗人在深度苦难中,【在深处】向耶和华求告,在求告并仰望耶和华的话中,坚定了等候的心志。并在追忆他的民族记忆中,找回对耶和华必会带他们出黑暗入光明的信心,相信上帝一定会赦免他们的罪过,对他们施慈爱,给怜悯,最终施行拯救,让他们看到复国的“天亮”了。 首先,我想说,在苦难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诗人一样去求助于上帝。在苦难中,我们自己忧伤,自己痛哭,埋怨自己命不好,这么苦命。有时也拉住周围的人,向他们诉苦。我们只会自己痛苦,自我折磨。但我们却很少,也很难愿意来到上帝面前诉说。 但我们从诗人身上看到,在苦难中,苦难还在,但因着默想那位他者——耶和华本身,回忆他们在历史中经历祂的大能作为,体会了耶和华的赦免宽恕,那无尽的慈爱。这样回忆之后,居然能使诗人从忧伤转为等候,从绝望转向盼望,从逆境转向宣告。这就是诗人的“深处求告”的故事,也是他以及与他一起落难的人的“深处求告”的心路历程。这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深处求告”的故事,成为我们每个人、每个信仰群体的痛苦挣扎中的求告。 人在苦难中是无法,也无力求告的。但诗人以“他深处求告”的亲身经历告诉你,给苦难中的你一道亮光:即使是在苦难中,当你愿意直面上帝本身,并回顾上帝在你生命里的大能和作为,重新体会祂心的温度,你的心可以重燃盼望,能更加渴慕耐心地等候神。 例:一个癌症病人。《有光照耀住在死荫之地的人》 2011年12月出版的三一神学院院报《角声》,封面第一版登载了余清杰老师的一篇文章《有光照耀住在死荫之地的人》。这篇文章记录了她在2011年圣诞节之际,回顾在1月患癌症以来的经历和她的心路历程。文中写了她『在深处』苦难的体验,她写道【黑暗若可分为若干程度,那么,今年,我也算体会到人生几个不同程度的黑暗了。第一个程度是灰暗,我在这种灰暗中整理、接受自己患癌的事实并考虑治疗的思绪。第二个程度的黑暗是漆黑,四个多月内接受十八次化疗,身心灵日趋软弱无力,犹如即将烧尽的蜡烛。第三个程度是黎明时分的黑暗,我在这样的黑暗中体会到神的慈爱与同在比生命更美好。】 她写道:【有时候由于呼吸困难辗转难眠,只能眼睁睁望着黑漆漆的夜晚,一边呼吸,一边念诵缩短了的祷文:“耶稣,求怜悯我!”也常想,我的低谷究竟多深?我的黎明几时来到?】 【后来,我等到了黎明。我所谓的“黎明”不是医生说“你的癌细胞大致没有了”,我所等待的黎明始于一个深夜。那天晚上,感觉那是我最艰辛的一刻。人躺在床上,全身发烫,喘不过气来。忽然一股微微凉流,又似凉风流入喉咙,沁人心脾,全身顿时松解。感觉神向我吹了一口气,使我重获生之勇气来面对最深沉的黑暗。我无从解释是神在施行医治或是圣灵在动工,垂听了众人的代祷,让我可以安然休息,但非常肯定的是我深刻领悟到“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我深信神不仅赐我力量,也扶持所有在水深火热中的人,给他们一线曙光。】她继续写道:【当然,我不是只在那一天看到曙光,因为有主与我同在,我每一天都可以坦然面对抗癌药物的副作用所给我的限制和威胁。患癌若是我的黑暗,我就拥抱自己的黑暗吧!黑暗可以遮盖的大地和人心,却无法遮蔽上帝的荣光和慈爱。】【身处黑暗的时刻也是经历神救赎的时段,因为即使处在黑暗死荫之地,有了神就有光明。】 最后,她劝勉身处黑暗中的人们:【正视并接纳自己人生中的黑暗,/然后接受神的光,/并经历蒙神光照而展开的改变。】 余老师经历,使我们看到,在苦难中,抬头仰望神和他的话语,能够使我们超越眼前的苦难。神是我们苦难中的亮光,安慰和依靠,也是我们苦难最终极的救赎者。 例2 自闭忧郁症的孩子。…

Zechariah WongMarch 29, 2015
Title: 忏悔中的生机Repentance: The Path To Life Anew The psalm we just read is probably the best known amongst the seven penitential psalms found in the Psalter. The superscription, as in…

Zechariah WongMarch 29, 2015
After a while, you might slowly come to realize that different pastors each have their favorite topics. One of my favorite topics is time. I have a sermon related to…

Zechariah WongMarch 22,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