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在21世纪,比较起圣经旧约作者们的时代,应该算是文明吧。但我发现,使用暴力处理问题的事件,还是频频发生。不久前,就有报道说,两父子在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二,驾车去拜年。被别人超车,杀入自己车道。然后就互相追逐,比手相骂。后来演变成两队人马大打出手。不只年轻人,当父亲的六旬长者也出手,用拖鞋攻击对方的女人。结果一众闹上法庭,被罚款,还被法官用圣经的话责备。 很多时候,当人受到无理对待或暴力攻击,本能反应是以牙还牙,以暴力报复。旧时的武侠片段也是如此的:你杀我一人,我杀你全家,甚至整个村庄。把这种“只要你打我,我就有理由打回你”的理念视为公平的、理所当然。甚至有人打着“公义”,“正义”和“神”的名义,自称这么做事替天行道。 极端主义思想的人真是如此认为的。法国的讽刺漫画家污蔑他人所敬仰的宗教领袖,尽然遭敌对的人以暴力杀害。为什么这些人选择使用暴力来回击?难道除了暴力杀害,就没有其他选择来回应吗?起码若自己不喜欢,可以选择不看,或呼吁地方政府禁止售卖。但施暴者没有那么做。他们选择用自己的手段来惩罚对方。 古时旧约时代的人,没有我们现今公认的人道原则和普及性律法。几千年前,都是每个人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往往是透过暴力violence来维护生存。谁的拳头够大,谁够狠,存活和成功的几率就越好。 旧约写诗篇的古人,就活在这样的充满暴力的世界里。他们当时的环境,就好像现今活在伊拉克、叙利亚、非洲的平民百姓,终日遭受暴力攻击的威胁,随时丢命。古时代的暴君,逼害弱者的程度比现今的更严重,更普遍,更被视为是合理的。(看一下明朝锦衣卫的16章刑讯逼供法就吓死人啦!)今早忏悔诗,诗篇143的作者,就处在这种惊心动魄的大环境中。诗人的祷告,却让我们看到他在遭遇暴行逼害时,所持守的心态,与当时一般古人的思维迥然不同。这样的思维,显示了他对自己所信奉的耶和华神的认知。也显示了他如何藉着信仰面对自己的仇敌和恶劣处境。 让我们一同来念诗篇143。 1 耶和华啊!求你听我的祷告,留心听我的恳求, 凭你的信实和公义应允我。 2 求你不要审判你的仆人,因为凡活着的人,在你面前没有一个是义的。 3 仇敌逼迫我,把我压倒在地,使我住在黑暗之处,像死了很久的人一样。 4 因此我的灵在我里面软弱,我的心在我里面战栗。 5 我追念以往的日子,默想你的一切作为,沉思你手所作的。 6 我向你伸出双手,我的心渴想你,好像干旱的地盼望雨水一样。(细拉) 7 耶和华啊!求你快快应允我,我的心灵已经衰竭,求你不要向我掩面,免得我像那些下坑的人一样。 8 求你使我清晨得闻你的慈爱,因为我倚靠你。求你指示我当走的路, 因为我的心仰望你。 9 耶和华啊!求你救我脱离我的仇敌,我往你那里藏身。 10 求你教我遵行你的旨意,因为你是我的 神;愿你至善的灵引导我到平坦的地。 11 耶和华啊!求你为你名的缘故使我存活,按着你的公义把我从患难中领出来。…

Zechariah WongMarch 8, 2015
引言 弟兄姐妹们,你们有忧虑吗?在家庭生活,祖父母之间,父母彼此之间,与孩子之间,与亲戚朋友之间,为着生活的琐事,学业,事业,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忧虑吗?是否有过因着忧虑过多,导致连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精神不好,过得不快乐呢?总之,忧虑好像不分年龄层的,从小到大,从少到老都有忧虑,可以说是“全民忧虑”。 于是,有一首英文歌唱出【不要忧虑,要开心!】一开始是吹着口哨,轻松活泼的方式唱出来的。可是当你真的忧虑的时候,你发现你无法开心地唱了。或者说,当你忧虑的时候,就算你知道,是的,【不要忧虑,要开心!】,但最后你还是无法让自己开心起来。而且往往忧虑生忧虑,徒增许多的烦恼,导致我们无法活出喜乐的生命。那该怎么办呢?我们怎么才能解除忧虑呢? 二、经文诠释 背景 当时耶稣的门徒也忧虑。门徒忧虑什么?门徒信主后,到处传福音,谁来供应他们日常所需呢? 当时群众中的农夫也忧虑。农夫忧虑什么?今年从地里收成的粮食,能不能支撑到明年的收割季节呢?够不够喂他辛苦劳作的牲口吃喝呢?另外,有剩下种子来种下一年的农作物吗?卖了粮食能买得起生活日用品吗?能缴纳得起沉重的赋税吗? 据说当时群众中的绝大多数也许是一些极度贫穷的人(穷人)。他们忧虑什么?自己都无法保证一日三餐,还要照顾家里人。就如马太福音提到的:站在街边的雇工,他们到日落都没有人雇佣他们,生活没有着落。 当时群众中也应该不乏有一些富人在其中。那么,富人的 忧虑是什么?他们可能守着一个小金库,但仍担心囤积的钱财还不够度过人生的下半场。他们可能为今天担忧的比较少,但为着明天,甚至更远的将来,或者是年老后的生活而早早就开始担忧了。 可见,不只我们现代人忧虑,活在耶稣时代的人也忧虑,如果耶稣时代的人们是“全民忧虑”的话,我看我们现代人的光景也好不到哪里去。 那么耶稣对这些满心忧虑的人说什么,能够让他们走出忧虑呢? 1.不要忧虑,关注生命本身 刚开始,耶稣没有为人们分析他们的忧虑,他就活在他们当中,对他们的生活都非常了解。 他只是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对他们说:【不要忧虑】。马太福音6:25节耶稣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接着他提出一个更深刻的问题:【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将人们的焦点从忧虑——转向思考生命本身的问题。这里,提到“饮,食”,“衣裳”。俗话说,“常人有三求,吃喝穿,为此而忧虑奔波操劳。”这里耶稣把“生命”与吃喝穿这三个常人的需求相比较,提出生命不胜于吃喝什么吗?身体不胜于穿什么吗?来强调生命本身的重要性,叫沉醉在忧虑中的人们转而思考生命本源的问题。 例1:这让我想起【一个杯子】的故事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么你会说“这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欲望,并为之忧虑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地拥有自己。我们其实到头来就是那个空杯,就算里面没有装什么,就它本身也是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空杯。 耶稣说:【生命不胜过饮食吗?】【身体不胜过衣裳吗?】,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吃饭穿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新年庆祝刚过,我们都希望是新的一年丰衣足食。是的,吃喝穿都是重要的。只是耶稣这里挑战我们思考更重要的问题,就是“生命本身比任何外在的东西都更为重要。要看重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应用: 尤其是看看今天在我们的身边,你很少会看到谁是因着没有吃的,喝的而饿死的,也没有看到因为没有衣服穿而光着身体的。有一句古诗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容富人非常富有,甚至让酒肉都臭掉,也不愿意施舍给穷人一点点,宁可看着他家附近路边的穷人饿死,冻死。这种现象恐怕不会发生在新加坡。因为我看到新加坡人我们是有慈善意识的,到哪里都会施舍一些给其他人,包括在咖啡厅卖纸巾的,在地铁里唱歌弹乐器的等等,大家走过的时候,都时有照顾。倒是要小心那种夺走生命的杀手,有时在报纸上,或在生活里与街坊邻居交谈的时候,会听到有些家庭中有人自杀的事情,有老人,也有年轻人,都是一些衣食无忧的人,却自愿放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很多是患有综合焦虑症或忧郁症而自杀的。可见,富足的,光鲜亮丽的生活并不能使我们获得心灵的满足,使我们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要谨防生命的杀手——焦虑,要听进去耶稣所说的的话,生命本身是胜过其他任何外在的东西,要看重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宝贵的,要珍惜。 2.上帝看人为宝贵,看顾人的生命 接下去耶稣带着忧心忡忡的人们去看另一个风景——美丽的大自然。他叫众人先抬头看飞鸟,耶稣说,【它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粮食在仓库里,上帝尚且养活它,人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飞鸟是上帝造的,即使不种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上帝也看顾它的生命,赐下食物,养活它,飞鸟只要每日出去勤劳觅食就可以存活下去。那我们人呢?人也是上帝造的,且人比飞鸟更贵重,是按照上帝自己的形象和样式造的,上帝当然更看重人的生命。诗篇8:3-6,诗人发出感叹【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派他管理祂手所造的。】诗篇104:15【上帝使菜蔬发长,供给人用,使人从地里能得食物,又得酒能悦人心,得油能润人面,得粮能养人心。】这真是像一首古老的诗歌所唱的那样,《天父必看顾你》,日日看顾,夜夜看顾,叫我们存活下去。最后耶稣说【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是啊,人的忧虑是徒然的,再忧虑也无法让生命得以延长一刻。耶稣通过带我们去看飞鸟,叫人知道天父更看重人的生命,叫人不要为吃喝担忧。 看完天上的飞鸟,耶稣带人们低头看那野地盛开的百合花。耶稣用他周围布满的美丽的百合花与所罗门的皇室王袍做了鲜明的对照。耶稣告诉人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即使【百合花也不劳苦,也不纺线】但正是上帝亲自看顾百合花,叫它生长,使它长得如此美丽,这使得无论所罗门时代的财富再怎么晓谕天下,所穿的衣服再怎么华丽,也比不上一朵上帝亲自养活的花。所以耶稣说【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不要为衣裳忧虑,要看重上帝会像养活一朵花一样,亲自养活、看顾你们的生命。 看完百合花,耶稣又叫人们将视线转移到周围的野草。这春天绿油油的草,会被割下,晾干,捆成一捆一捆的,作为火炉的燃料,常被用来做比喻人生。耶稣说【这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让人们看清楚人生变化无常,人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接着,耶稣说,就这样【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以此来让人们了解,即使生命短暂,就像这草一样,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子里,但神每天仍然赐生命给草来装饰大地,那更何况是我们呢?上帝也必然每一天都会赐下当天所需的恩典,人只需要靠赖祂的恩典,一天的难处一天当,照着祂的指引来生活就够了。 看完了这天上的飞鸟,地上的百合花,和旁边的草。我们好像跟着耶稣思考了一圈人生似的。最后,耶稣总结说:【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也就是说,原来为着疯狂追逐吃喝穿等物质的东西而终日忧虑是外邦人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不知道是上帝造了他们,上帝会看顾他们的生命。而作为耶稣的门徒不应该追随这样非信徒的生活方式,因为天父知道我们需要这些东西,祂必会看顾我们。 3、不要忧虑,活出上帝所给的生命价值 紧接着,33节,可以说是耶稣话语的画龙点睛之笔,说到了要害之处,耶稣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意思是说,我们不能像非信徒一样,把终日为生活忧虑成为习以为常的,习惯性的,放在首位的生活方式。这样就变成做着基督徒,却按照非信徒的生活方式来生活。耶稣这里说【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是强调了作为信徒,我们要先按照上帝所给的生命价值观来生活,让上帝透过祂的话语所传达给的生命价值观来成为我们生活的核心,主导我们的生活,而其他的东西上帝自然会加给我们。这就是上帝让我们活出的生命样式,也是我们与非信徒的本质区别。 例2:非信徒朋友,提出谁是生命的主? 前不久,有一位非信徒朋友在与我交谈的时候说,“我觉得信上帝和不信上帝的人生活都是一样的。你看,你们吃喝,我们也吃喝,你们做工,我们也做工,难道你们会因为相信上帝供应给你们,你们就不做工了吗?”是的,从一般性的常识我们也知道,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也是需要工作,吃饭,穿衣的。但是作为基督徒的我们,有我们的特别之处。我们认为这些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或者说,我们并没有沉迷其中,这些不能成为我们生命的执着,追求和主导我们的第一生活方式。我们的特别的之处,就在于,我们深深知道我们的生命之根根植于上帝本身,有一位上帝造了我们,祂每日也赐下恩典,看顾我们,祂才是我们生命的主,我们要按照祂的话语所教导的生命价值观来生活。也许我们在信主以前,是按照你打拼,就有得着,你努力,就可得到的方式去生活的,对你生命中出现的贵人也只是说碰运气的,偶然发生的,或是我幸运呗!好像我们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可是信主之后,我们发现,上帝才是我们生命的主,我们一生的年日都在祂的手中,包括我们生命中的种种境遇,遇到的人和事都在祂的手中。 例3:花的成长在于神…

Zechariah WongMarch 8, 2015
引言 弟兄姐妹们,你们有忧虑吗?在家庭生活,祖父母之间,父母彼此之间,与孩子之间,与亲戚朋友之间,为着生活的琐事,学业,事业,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忧虑吗?是否有过因着忧虑过多,导致连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精神不好,过得不快乐呢?总之,忧虑好像不分年龄层的,从小到大,从少到老都有忧虑,可以说是“全民忧虑”。 于是,有一首英文歌唱出【不要忧虑,要开心!】一开始是吹着口哨,轻松活泼的方式唱出来的。可是当你真的忧虑的时候,你发现你无法开心地唱了。或者说,当你忧虑的时候,就算你知道,是的,【不要忧虑,要开心!】,但最后你还是无法让自己开心起来。而且往往忧虑生忧虑,徒增许多的烦恼,导致我们无法活出喜乐的生命。那该怎么办呢?我们怎么才能解除忧虑呢? 二、经文诠释 背景 当时耶稣的门徒也忧虑。门徒忧虑什么?门徒信主后,到处传福音,谁来供应他们日常所需呢? 当时群众中的农夫也忧虑。农夫忧虑什么?今年从地里收成的粮食,能不能支撑到明年的收割季节呢?够不够喂他辛苦劳作的牲口吃喝呢?另外,有剩下种子来种下一年的农作物吗?卖了粮食能买得起生活日用品吗?能缴纳得起沉重的赋税吗? 据说当时群众中的绝大多数也许是一些极度贫穷的人(穷人)。他们忧虑什么?自己都无法保证一日三餐,还要照顾家里人。就如马太福音提到的:站在街边的雇工,他们到日落都没有人雇佣他们,生活没有着落。 当时群众中也应该不乏有一些富人在其中。那么,富人的 忧虑是什么?他们可能守着一个小金库,但仍担心囤积的钱财还不够度过人生的下半场。他们可能为今天担忧的比较少,但为着明天,甚至更远的将来,或者是年老后的生活而早早就开始担忧了。 可见,不只我们现代人忧虑,活在耶稣时代的人也忧虑,如果耶稣时代的人们是“全民忧虑”的话,我看我们现代人的光景也好不到哪里去。 那么耶稣对这些满心忧虑的人说什么,能够让他们走出忧虑呢? 1.不要忧虑,关注生命本身 刚开始,耶稣没有为人们分析他们的忧虑,他就活在他们当中,对他们的生活都非常了解。 他只是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对他们说:【不要忧虑】。马太福音6:25节耶稣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接着他提出一个更深刻的问题:【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将人们的焦点从忧虑——转向思考生命本身的问题。这里,提到“饮,食”,“衣裳”。俗话说,“常人有三求,吃喝穿,为此而忧虑奔波操劳。”这里耶稣把“生命”与吃喝穿这三个常人的需求相比较,提出生命不胜于吃喝什么吗?身体不胜于穿什么吗?来强调生命本身的重要性,叫沉醉在忧虑中的人们转而思考生命本源的问题。 例1:这让我想起【一个杯子】的故事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么你会说“这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欲望,并为之忧虑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地拥有自己。我们其实到头来就是那个空杯,就算里面没有装什么,就它本身也是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空杯。 耶稣说:【生命不胜过饮食吗?】【身体不胜过衣裳吗?】,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吃饭穿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新年庆祝刚过,我们都希望是新的一年丰衣足食。是的,吃喝穿都是重要的。只是耶稣这里挑战我们思考更重要的问题,就是“生命本身比任何外在的东西都更为重要。要看重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应用: 尤其是看看今天在我们的身边,你很少会看到谁是因着没有吃的,喝的而饿死的,也没有看到因为没有衣服穿而光着身体的。有一句古诗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容富人非常富有,甚至让酒肉都臭掉,也不愿意施舍给穷人一点点,宁可看着他家附近路边的穷人饿死,冻死。这种现象恐怕不会发生在新加坡。因为我看到新加坡人我们是有慈善意识的,到哪里都会施舍一些给其他人,包括在咖啡厅卖纸巾的,在地铁里唱歌弹乐器的等等,大家走过的时候,都时有照顾。倒是要小心那种夺走生命的杀手,有时在报纸上,或在生活里与街坊邻居交谈的时候,会听到有些家庭中有人自杀的事情,有老人,也有年轻人,都是一些衣食无忧的人,却自愿放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很多是患有综合焦虑症或忧郁症而自杀的。可见,富足的,光鲜亮丽的生活并不能使我们获得心灵的满足,使我们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要谨防生命的杀手——焦虑,要听进去耶稣所说的的话,生命本身是胜过其他任何外在的东西,要看重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宝贵的,要珍惜。 2.上帝看人为宝贵,看顾人的生命 接下去耶稣带着忧心忡忡的人们去看另一个风景——美丽的大自然。他叫众人先抬头看飞鸟,耶稣说,【它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粮食在仓库里,上帝尚且养活它,人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飞鸟是上帝造的,即使不种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上帝也看顾它的生命,赐下食物,养活它,飞鸟只要每日出去勤劳觅食就可以存活下去。那我们人呢?人也是上帝造的,且人比飞鸟更贵重,是按照上帝自己的形象和样式造的,上帝当然更看重人的生命。诗篇8:3-6,诗人发出感叹【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派他管理祂手所造的。】诗篇104:15【上帝使菜蔬发长,供给人用,使人从地里能得食物,又得酒能悦人心,得油能润人面,得粮能养人心。】这真是像一首古老的诗歌所唱的那样,《天父必看顾你》,日日看顾,夜夜看顾,叫我们存活下去。最后耶稣说【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是啊,人的忧虑是徒然的,再忧虑也无法让生命得以延长一刻。耶稣通过带我们去看飞鸟,叫人知道天父更看重人的生命,叫人不要为吃喝担忧。 看完天上的飞鸟,耶稣带人们低头看那野地盛开的百合花。耶稣用他周围布满的美丽的百合花与所罗门的皇室王袍做了鲜明的对照。耶稣告诉人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即使【百合花也不劳苦,也不纺线】但正是上帝亲自看顾百合花,叫它生长,使它长得如此美丽,这使得无论所罗门时代的财富再怎么晓谕天下,所穿的衣服再怎么华丽,也比不上一朵上帝亲自养活的花。所以耶稣说【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不要为衣裳忧虑,要看重上帝会像养活一朵花一样,亲自养活、看顾你们的生命。 看完百合花,耶稣又叫人们将视线转移到周围的野草。这春天绿油油的草,会被割下,晾干,捆成一捆一捆的,作为火炉的燃料,常被用来做比喻人生。耶稣说【这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让人们看清楚人生变化无常,人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接着,耶稣说,就这样【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以此来让人们了解,即使生命短暂,就像这草一样,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子里,但神每天仍然赐生命给草来装饰大地,那更何况是我们呢?上帝也必然每一天都会赐下当天所需的恩典,人只需要靠赖祂的恩典,一天的难处一天当,照着祂的指引来生活就够了。 看完了这天上的飞鸟,地上的百合花,和旁边的草。我们好像跟着耶稣思考了一圈人生似的。最后,耶稣总结说:【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也就是说,原来为着疯狂追逐吃喝穿等物质的东西而终日忧虑是外邦人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不知道是上帝造了他们,上帝会看顾他们的生命。而作为耶稣的门徒不应该追随这样非信徒的生活方式,因为天父知道我们需要这些东西,祂必会看顾我们。 3、不要忧虑,活出上帝所给的生命价值 紧接着,33节,可以说是耶稣话语的画龙点睛之笔,说到了要害之处,耶稣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意思是说,我们不能像非信徒一样,把终日为生活忧虑成为习以为常的,习惯性的,放在首位的生活方式。这样就变成做着基督徒,却按照非信徒的生活方式来生活。耶稣这里说【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是强调了作为信徒,我们要先按照上帝所给的生命价值观来生活,让上帝透过祂的话语所传达给的生命价值观来成为我们生活的核心,主导我们的生活,而其他的东西上帝自然会加给我们。这就是上帝让我们活出的生命样式,也是我们与非信徒的本质区别。 例2:非信徒朋友,提出谁是生命的主? 前不久,有一位非信徒朋友在与我交谈的时候说,“我觉得信上帝和不信上帝的人生活都是一样的。你看,你们吃喝,我们也吃喝,你们做工,我们也做工,难道你们会因为相信上帝供应给你们,你们就不做工了吗?”是的,从一般性的常识我们也知道,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也是需要工作,吃饭,穿衣的。但是作为基督徒的我们,有我们的特别之处。我们认为这些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或者说,我们并没有沉迷其中,这些不能成为我们生命的执着,追求和主导我们的第一生活方式。我们的特别的之处,就在于,我们深深知道我们的生命之根根植于上帝本身,有一位上帝造了我们,祂每日也赐下恩典,看顾我们,祂才是我们生命的主,我们要按照祂的话语所教导的生命价值观来生活。也许我们在信主以前,是按照你打拼,就有得着,你努力,就可得到的方式去生活的,对你生命中出现的贵人也只是说碰运气的,偶然发生的,或是我幸运呗!好像我们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可是信主之后,我们发现,上帝才是我们生命的主,我们一生的年日都在祂的手中,包括我们生命中的种种境遇,遇到的人和事都在祂的手中。 例3:花的成长在于神…

Zechariah WongMarch 8, 2015
Title: 忏悔的五福临门 弟兄姐妹,新年快乐,五福临门。今天是大斋节的第一主日,碰巧也是农历新年的联合崇拜。所以我们特别安排了七首忏悔诗当中最有福气的一篇,成为今天的经文。我就把讲题命名为‘忏悔的五福临门’。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源至《书经·洪范》,是古代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虽然,后期也有其他版本的五福,不过这五个是原来的版本。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寿数绵长 ;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内心安宁; “好德”是心性仁善而且顺应自然; “善终”是安详离世而且饰终以礼。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忏悔同样也是五福临门。也许你会问,忏悔跟福气有什么关系?忏悔不是痛苦的事吗?圣灰日所读的诗篇第6篇的确是如此。那么忏悔有什么福分可言呢?幸好,今天的忏悔诗同时也是一篇训诲诗。痛苦的部分只有两节,忏悔的部分也只有一节。这篇诗篇更强调的是忏悔后带来的好处,以及所学到的教训。忏悔的时刻虽不容易,但忏悔的结局却是蒙福的生命。所以诗人希望把这样的经验传递下去。正如神曾经对他说:8 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诫你。诗人如今也以这篇诗篇训诲那些应当反省,悔改的人。 我在想,如果我们觉得忏悔跟福气,这两者好像风马牛不相及,是不是对于认罪悔改这件事,在教会多年的基督徒可能已经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是不是每次崇拜的开始都有认罪悔改的时间,我们已经渐渐习以为常了?我们也就不觉得这是什么莫大的福分。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的自由,我们的喜乐,这些都是相对性的概念。在自由喜乐的敬拜群体当中,我们也就相对更难体会这其中其实是多么的美好。想想看,我们跨越圣殿祭祀的隔阂只是两千年前的事,跨越祭司与神学知识的神秘也只是五百年前的事。如今我们因为耶稣基督扮演了圣殿的角色,也通过人人能读的圣经可以直接清楚认识真理,我们到主前已经没有以前的隔阂了。我们得以坦然无惧地直接向神认罪悔改,这份自由和喜乐绝对是古人难以想象的。但很可惜,可能自由惯了,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忘记了这自由的可贵。对比当年马丁路德的那种喜乐,他说“我感觉整个人被重生,穿过了敞开的门进入到天堂”。这才是忏悔后应该带来的感叹,那种真正幸福的感受。希望今天的信息能够再次印证这点。 在坐有多少人喜欢看那种超过五十集的连戏剧?不管是中港台,还是韩剧,包括星加坡的环境剧,各国都有这种非常写实,剧情却又峰回路转的连戏剧。年轻人可能没有耐性慢慢地追看这种长篇连续剧。有时它的步伐以及非常典型的角色与剧情确实叫人受不了。我偶尔会追看一两个。我发现我总是一样的评语:‘真么又来了?’‘哎哟,快说呀!’或‘赶快告白不就行了吗?’。不过,这其实就是这类剧集的奥妙之处。它就是要写实,而现实人生的步伐就是这样叫人懊恼。总会有一两个角色让你特别不耐烦。尤其是反派角色,如果剧本写得好,他不会是一来就是坏或行恶。如果只是单调的恶人,这样就没意思了。耐人寻味的反派,也许开始就是因为一些苦衷不肯坦白。结果误会越来越深。事情越闹越大。他却又执迷不悔。这样的反派才会深得民心。因为你会同情他,却又不得不愤恨他的所作所为,与固执所产生的愚昧。只有当慢慢一个一个人物发现真相的时候,才是剧情了结的时候。而我们会不断地追看,有时不是为了支持主角,反而有时我们是为了关心反派的结局。心里总有一丝希望,想要看到真相大白后,能有改过自新的画面。而在追看超过五十集的当中,我们只能咬牙切齿地边骂边看,‘坦白不就好了’,‘还不快认罪悔改,大家一定谅解你的‘。 有时我们很难体会为什么有些人就是那种死不悔改的性格。不过如果你想想身边认识的人当中,总会认出一两个是这样的。对一些人来说,认罪悔改就是不容易的事。有一个人曾经这么对我说,‘你千万不要掉入自作清高的陷阱。对你不是试探的事情,对另外一个人而言,可能就是他最大的试探。’想想也是。我们背景不同,人生经历不同,甚至能力地位的不同,处理事情的决定就不同。有些人不认罪悔改就因为他有能力,就因为他这样的执着成了他的生活之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你要出于同理心地感同身受,才能体会为什么‘不认罪’是他的试探。 五月天有一首歌叫《倔强》,其中一段歌词这么说: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我和我最后的倔强 握紧双手绝对不放 下一站是不是天堂 就算失望不能绝望 我和我骄傲的倔强 倔强的人是值得敬佩的。因为这样的人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胜过一切患难。但愿世上更多这样有理想、有骨气的人。但是这样的性格却拥有本身的试探。这样的人犯错的时候,到底会用什么方式处理?犯错当然可以认错。这对多数人而言,本来就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你懂不懂?轻易认错可能是轻易泄气,轻易妥协的象征。Churchill曾经这么说,‘历史是胜利者写出来的’ 。事情的对错可以通过征服所有人把它硬拗过来。这就是倔强面对的试探。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如果我不气馁,不认输,也许我就可以建立我要的现实。下一站是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不能绝望。倔强更在乎的是那份傲气。难怪诗人会苦口婆心地劝道‘9 你不可像那无知的骡luó马’。辔头是指驾驭牲口的缰绳。嚼环是指横放在牲口嘴里的小铁链,两端连在笼头上。由于骡马有野性,所以非得“用嚼环辔头勒住它,不然,就不能驯服”。被笼上嚼环辔头的骡马自然是不舒服的,但为了驯服它们,也只得如此。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没错。就凭着自己的实力来瞒天过海。回想当年,大卫王是如何处理犯奸淫后,拔示巴怀孕的问题。(详情请看撒母耳记下11章。)首先是想移花接木,后来更是借刀杀人。凭着大卫的智谋与地位,确实不必认罪悔改。但是,箴言Proverbs 28: 13 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不认罪的下场,大卫如此形容:第4 节,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虽然不知道大卫受的苦是什么,不过我可以想象被耶和华的手压住的可怕。好像烘肉干一样,再顽梗下去,可能就变成渣了。我们常以为强悍才是力量,刚硬才是力量,固执才是力量。其实,靠自己的力量是最愚昧的事。你的力量再大,能胜过神吗?唯有忏悔,回到神那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力量。 很奇妙的是,我们逃避神,反而难逃审判。我们坦白忏悔,反而却能从神的怜悯中得到救赎。与其依靠自己的判断,不如信靠神的判决。忏悔的五福临门原来是这么一回事。1…

Zechariah WongFebruary 22, 2015
Title: The Mental Processes of Repentance 忏悔的心路历程 Peace to you brothers and sisters. To turn up for this late night Ash Wed service, you must have intentionally set aside this…

Zechariah WongFebruary 18, 2015
Eleanor Roosevelt, the wife of Franklin Roosevelt, the renowned U.S President in the 1930s and early 1940s once said, “One’s philosophy is not best expressed in words. It is expressed…

Zechariah WongFebruary 15, 2015
Eleanor Roosevelt, the wife of Franklin Roosevelt, the renowned U.S President in the 1930s and early 1940s once said, “One’s philosophy is not best expressed in words. It is expressed…

Zechariah WongFebruary 15,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