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怎样怜悯你

By Mandarin 中文

马可福音5:1-20 的灵修分享 5:18耶稣上船的时候,那被鬼附过的人,恳求要和祂同在。 5:19耶稣不许,却对他说,你回家去,到你的亲属那里,将主为你作了何等大的事,并怎样怜悯你,都告诉他们。 5:20那人走了,就在低加波利,传扬耶稣为他作了何等大的事,众人就都希奇。 这段经文是一段耳熟能详的故事。我每次都会被故事的戏剧性所震动。故事的主角除了耶稣,就是那位被污灵附着的格拉森人。那污灵众多,且大有能力,可以弄碎锁链。耶稣赶它们到猪群,两千多只猪就闯下山崖,掉在海里淹死了。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场面! 可是,我这次重新阅读这段故事的时候,却是被故事的一句话所感动。当耶稣要离开的时候,那人要求跟随耶稣。耶稣不许,却对他说了这句耐人寻味的话。“你回家到你亲属那里去,把主为你作了多么大的事,并他怎样怜悯你,都告诉他们。”想到这里,我才更深一层的明白这故事的重点。耶稣清楚地讲明他为什么会做这件事。那是因为怜悯。所以,故事的重点超越了离奇的情节。故事的焦点不是匪夷所思的奇迹。故事的中心应该带出神的怜悯。 这位格拉森人,因为众污灵的影响,是疯癫,是狂野的。他昼夜喊叫,用石头砍自己,锁链也绑不住。一般地说,对于这样的疯子,人人都会觉得可怕。这不是人,是凶猛的野兽。我们看到的是他按奈不住的举动,我们想到的是怎么避开他,怎么辖制他到最小的干扰程度。但是神看到的,不是可怕。神感受到的,是可怜。耶稣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这人不是可怕,而是可怜! 心魔的缠绕往往比肉体上的疼痛更为难受。我们观察忧郁症的病患者就能够体会心灵的折磨和煎熬的痛苦。这位格拉森人不只受到一个污灵的搅扰。这污灵名叫‘群’,意思就是一个五六千人的罗马军队。几千个污灵附在此人身上,那已经不是搅扰,那是蹂躏。就象一个战乱沦陷后的国家,这个人只剩下一个残骸,赤身裸体,众叛亲离,自我毁灭。这人代表了人面对强大的恶势力的无助。他也代表了被无情的征服后的窘态。他没有了自己,没有了生命。 然而,在人看来是无可救药的境况,在神却是起死回生的希望。此人是外邦人,住在低加波利也就是外邦人的地方,地点是墓地,也就是最不洁净的地方,而且又靠近不洁净的猪群。这人简直就是处在离开恩典最遥远的所在。然而,耶稣却是遇见了他,仿佛是特地找他,为他施行拯救,把生命还给了他。老实说,若不是彻底的了解这个人原来的处境,看到神如何千里迢迢的来行大能,我以前还没有真正体会这人所领受的恩典是何等的可贵。很有趣的,连这位喂饱五千人、平定风浪的耶稣本身都强调神在这里作了‘多么大’的事。 让我们在这大斋节期间,再次被神的爱感动。就象这人一样,把神在历史和我生命所作的大事与人分享。 操练:让我们学习神如何怜悯人。不以人的外表、举动论断他们,而懂得了解人心灵的创伤和需要。

Read More

敢敢摸耶稣,耶稣在这里!Come forth to touch Jesus, Jesus is here!

By Mandarin 中文

前言 从前,有一个妇人,她唯一的儿子病逝了,她伤心欲绝,好长时间都无法走出悲痛。于是,她去见一个有智慧的人,问他:“先生,我怎样才能走出这伤痛呢?”智慧人回答说:“你到村子里去找一粒芥菜籽,向一户没有伤痛的家庭要一粒芥菜籽回来。”于是,这个妇人挨家挨户去敲门。结果有的家庭儿子在战场上战死,有的家庭是妻子病逝。后来一年过去了,妇人竟然没有找到一粒没有伤痛家庭的芥菜籽,因为人世间没有没有痛苦的家庭。 一、 马可福音列出人的五种痛苦遭遇 人生有苦难。让我们看看马可福音4:35-6:6节列出的人生的五种苦难。 且让我们也像那个寻找芥菜籽的妇人一样,去往加利利西海岸看看那里的人的生活遭遇。第一站遇到的是几个出海的人。半路遇到风浪了,险些丧命。这似乎与早年坐船下南洋来新加坡的人,或是从新加坡港口出海去别的地方的有些人的遭遇类似,听说那时常有海上遇难的情况。 接着走下去,第二站遇到的是村里的一个鬼上身的人。他跑到坟墓那里大喊大叫,甚至抓起石头砍自己,人们想了一些办法给他上脚链,铁链捆住他,他都挣断,弄碎,人们根本没办法制伏他。这让我回想起几年前,在印尼一个小岛上宣教的时候,曾听说过当地有几个鬼上身的人。 继续走下去,第三站见到的是一个绝望的女人俯伏在地上,她患血漏病12年了,经过了很多医生的手都治不好,积蓄也都花光了,还没有医好。 再走下去,第四站遇到的是一个女儿病危,哀哭的家庭。女儿快要病死了,全家上上下下都乱作一团,整个家传来大大的哀号哭泣声。 最后一站,第五站遇到的是一群老乡不信老乡的人。他们不信自己家乡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家的熟人会是一个有大智慧,能行异能的先知,受不了他,想要把他赶走。 走了一圈,走过这五站,我们看到加利利西海岸的人们各有各的不幸,人们在害怕,惊恐,绝望,哭泣,无奈中度日。 二、 耶稣走进人的不幸当中,和他们在一起 就在这样的处境中,耶稣走进了人的不幸当中,和他们在一起。 耶稣走进遇到海难的人的船上,为他们平静了风浪。船上的人纷纷说:“这人到底是谁?竟然风和海都听从他。”(4:41) 耶稣走近了那个谁都没办法制伏的鬼上身的人,那个鬼远远地看见,就认出是耶稣,急忙跑过来,俯伏在地拜他,大声呼叫说:【至高神的儿子耶稣,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指着神恳求你,不要叫我受苦!】(5:7)耶稣一句话【污鬼啊,从这人身上出来吧。】就把鬼从那个人的身上赶出来。 耶稣走在人群中,那个患血漏的女人只是摸了耶稣的衣裳,病就痊愈了。耶稣称赞了她的信心,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5:34) 耶稣走进了那个女儿病危的家庭,在一片外人不信女孩能活过来的嗤笑声中,父亲却跪在耶稣脚前,再三地求耶稣说;【我的小女儿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愈,能活过来。】耶稣对父亲说:【不要怕,只要信!】之后避开嘈杂声,进到屋子里,走近女孩床前,拉着孩子的手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这个12岁的女孩就站起来行走,众人就大大地惊奇。 耶稣最后走回他的家乡,他的家乡的人是老乡不信老乡。他走进他们聚会的会堂,讲道给他们听。可老乡们不信他,一直质疑他,能力是谁赐给的?是哪门子的智慧?行的是什么异能呢?认为他不过是个木匠,不就是邻居马利亚的儿子,家中几个儿子里的老大吗?他的几个妹妹就在他们堂会聚会。(参考6:2-3)耶稣看着不信他的家乡人,就只好离他们而去。 三、 人生有风浪,耶稣(在船上)平静风浪 从这五种人的生活遭遇来看,人生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痛苦和不幸,可是耶稣走进人的痛苦和不幸当中,和人在一起,帮助人走出困境。人生有风浪,可是耶稣在我们的船上,为我们平静风浪。 让我们将镜头单单聚焦在耶稣去的第一站,耶稣与海上遭难的人在一条船上。这遭难的几个人不是一般人,他们是信上帝,信耶稣的人,是耶稣的门徒。耶稣与他们一起上船,发生风暴的时候,耶稣就在他们的船上。 经过一整个白天的在外教导传道,耶稣和门徒们都相当疲累,耶稣决定与门徒一起坐船渡到对岸去,(这是当时能离开群众的唯一办法。)船行到半路,突然间起了暴风,波浪打入船内,船要进满了水,几乎快要沉下去了,他们可能会掉在海里淹死丧命!在这样危急的时刻,门徒们极度恐惧,他们赶快转向耶稣。耶稣正在船尾枕着一个枕头睡觉。他们把耶稣叫醒,用一句我们今天也常常向上帝讲的话:“你不顾我们吗?”言下之意是,“你不顾我们吗?我们都快丧命了,你还不顾我们吗?还在这里睡觉。”只见耶稣站起来,对着风和海,有力地讲了两句话:【住了吧!静了吧!】风就停了,海也恢复了平静。 *约伯记38:8-11。上帝曾在旋风中对约伯说,【海水冲出,如出胎胞,那时谁将它关闭呢?是我用云彩当海的衣服,用幽暗当包裹它的布,为它定界限,又安门和闩,说:你只可到这里,不可越过;你狂傲的浪要到此止住。】上帝是一切大自然的掌管者,包括狂傲的海浪。*诗篇74:13节诗人说【耶和华曾用能力将海分开,将水中大鱼的头打破。】旧约的海水往往指邪恶的力量。唯有上帝有权柄来胜过并平息创造中最原始的混乱。这里耶稣彰显了这样的权柄来胜过了大自然的邪恶势力。 平静风浪后,耶稣回过头来对门徒说:【你们为什么胆怯呢?你们对上帝还没有信心吗?】似乎在说,你们还在害怕吗?你们好像还没有真的信上帝。可门徒也许因为当时太害怕了,突如其来的风暴让他们惊慌失措,就算耶稣平静了风浪,他们也听不进去耶稣对他们说的话,所以也没有回应。可耶稣真正关心在乎的却是门徒的信心。他在旋风过后急切地问门徒:【为什么胆怯呢?你们还没有建立起对上帝的信心吗?】来挑战门徒,需要摆上信心,尤其在人生遇到风暴的时候,要像耶稣一样,相信上帝有绝对的权柄和能力为他们平息生命里的风暴,化险为夷,把他们拯救出来。 门徒们的经历可以是我们基督徒群体的经历。 早期的基督徒群体在大逼迫的风暴来临时,就像一艘桅杆上插着十字架,在暴风雨中快被撕裂的船只。基督徒群体需要相信耶稣也在船上,和他们在一起。他们也像门徒一样,会问耶稣:“我们丧命,你不顾我们吗?黑夜到底有多长?”在他们感到最焦虑无望的时候,他们要摆上很大的信心,相信耶稣当年能够为门徒平静风浪,同样地,今天耶稣也能为他们平静眼前大逼迫的风浪。 门徒的经历也可以是我们基督徒个人的经历。 当我们遭遇到人生的风浪,我们也会埋怨上帝,“我们快要丧命了,你不顾我们的死活吗?”或者迷茫无助地自问,“上帝你在哪里?”当我们经历了上帝为我们平静人生的风浪以后,我们能否听到,耶稣在旋风中对我们发出的问题?【为什么胆怯呢?你们还没有建立起对上帝的信心吗?】这是耶稣对我们的关切,耶稣希望我们对上帝有信心。可是,信心谈何容易呢?我们对上帝真的有信心吗?我们其实和门徒一样软弱,平时看不出,急难中就看到我们信心的软弱。…

Read More

敢敢摸耶稣,耶稣在这里!Come forth to touch Jesus, Jesus is here!

By Bilingual 双语

前言 从前,有一个妇人,她唯一的儿子病逝了,她伤心欲绝,好长时间都无法走出悲痛。于是,她去见一个有智慧的人,问他:“先生,我怎样才能走出这伤痛呢?”智慧人回答说:“你到村子里去找一粒芥菜籽,向一户没有伤痛的家庭要一粒芥菜籽回来。”于是,这个妇人挨家挨户去敲门。结果有的家庭儿子在战场上战死,有的家庭是妻子病逝。后来一年过去了,妇人竟然没有找到一粒没有伤痛家庭的芥菜籽,因为人世间没有没有痛苦的家庭。 一、 马可福音列出人的五种痛苦遭遇 人生有苦难。让我们看看马可福音4:35-6:6节列出的人生的五种苦难。 且让我们也像那个寻找芥菜籽的妇人一样,去往加利利西海岸看看那里的人的生活遭遇。第一站遇到的是几个出海的人。半路遇到风浪了,险些丧命。这似乎与早年坐船下南洋来新加坡的人,或是从新加坡港口出海去别的地方的有些人的遭遇类似,听说那时常有海上遇难的情况。 接着走下去,第二站遇到的是村里的一个鬼上身的人。他跑到坟墓那里大喊大叫,甚至抓起石头砍自己,人们想了一些办法给他上脚链,铁链捆住他,他都挣断,弄碎,人们根本没办法制伏他。这让我回想起几年前,在印尼一个小岛上宣教的时候,曾听说过当地有几个鬼上身的人。 继续走下去,第三站见到的是一个绝望的女人俯伏在地上,她患血漏病12年了,经过了很多医生的手都治不好,积蓄也都花光了,还没有医好。 再走下去,第四站遇到的是一个女儿病危,哀哭的家庭。女儿快要病死了,全家上上下下都乱作一团,整个家传来大大的哀号哭泣声。 最后一站,第五站遇到的是一群老乡不信老乡的人。他们不信自己家乡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家的熟人会是一个有大智慧,能行异能的先知,受不了他,想要把他赶走。 走了一圈,走过这五站,我们看到加利利西海岸的人们各有各的不幸,人们在害怕,惊恐,绝望,哭泣,无奈中度日。 二、 耶稣走进人的不幸当中,和他们在一起 就在这样的处境中,耶稣走进了人的不幸当中,和他们在一起。 耶稣走进遇到海难的人的船上,为他们平静了风浪。船上的人纷纷说:“这人到底是谁?竟然风和海都听从他。”(4:41) 耶稣走近了那个谁都没办法制伏的鬼上身的人,那个鬼远远地看见,就认出是耶稣,急忙跑过来,俯伏在地拜他,大声呼叫说:【至高神的儿子耶稣,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指着神恳求你,不要叫我受苦!】(5:7)耶稣一句话【污鬼啊,从这人身上出来吧。】就把鬼从那个人的身上赶出来。 耶稣走在人群中,那个患血漏的女人只是摸了耶稣的衣裳,病就痊愈了。耶稣称赞了她的信心,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5:34) 耶稣走进了那个女儿病危的家庭,在一片外人不信女孩能活过来的嗤笑声中,父亲却跪在耶稣脚前,再三地求耶稣说;【我的小女儿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愈,能活过来。】耶稣对父亲说:【不要怕,只要信!】之后避开嘈杂声,进到屋子里,走近女孩床前,拉着孩子的手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这个12岁的女孩就站起来行走,众人就大大地惊奇。 耶稣最后走回他的家乡,他的家乡的人是老乡不信老乡。他走进他们聚会的会堂,讲道给他们听。可老乡们不信他,一直质疑他,能力是谁赐给的?是哪门子的智慧?行的是什么异能呢?认为他不过是个木匠,不就是邻居马利亚的儿子,家中几个儿子里的老大吗?他的几个妹妹就在他们堂会聚会。(参考6:2-3)耶稣看着不信他的家乡人,就只好离他们而去。 三、 人生有风浪,耶稣(在船上)平静风浪 从这五种人的生活遭遇来看,人生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痛苦和不幸,可是耶稣走进人的痛苦和不幸当中,和人在一起,帮助人走出困境。人生有风浪,可是耶稣在我们的船上,为我们平静风浪。 让我们将镜头单单聚焦在耶稣去的第一站,耶稣与海上遭难的人在一条船上。这遭难的几个人不是一般人,他们是信上帝,信耶稣的人,是耶稣的门徒。耶稣与他们一起上船,发生风暴的时候,耶稣就在他们的船上。 经过一整个白天的在外教导传道,耶稣和门徒们都相当疲累,耶稣决定与门徒一起坐船渡到对岸去,(这是当时能离开群众的唯一办法。)船行到半路,突然间起了暴风,波浪打入船内,船要进满了水,几乎快要沉下去了,他们可能会掉在海里淹死丧命!在这样危急的时刻,门徒们极度恐惧,他们赶快转向耶稣。耶稣正在船尾枕着一个枕头睡觉。他们把耶稣叫醒,用一句我们今天也常常向上帝讲的话:“你不顾我们吗?”言下之意是,“你不顾我们吗?我们都快丧命了,你还不顾我们吗?还在这里睡觉。”只见耶稣站起来,对着风和海,有力地讲了两句话:【住了吧!静了吧!】风就停了,海也恢复了平静。 *约伯记38:8-11。上帝曾在旋风中对约伯说,【海水冲出,如出胎胞,那时谁将它关闭呢?是我用云彩当海的衣服,用幽暗当包裹它的布,为它定界限,又安门和闩,说:你只可到这里,不可越过;你狂傲的浪要到此止住。】上帝是一切大自然的掌管者,包括狂傲的海浪。*诗篇74:13节诗人说【耶和华曾用能力将海分开,将水中大鱼的头打破。】旧约的海水往往指邪恶的力量。唯有上帝有权柄来胜过并平息创造中最原始的混乱。这里耶稣彰显了这样的权柄来胜过了大自然的邪恶势力。 平静风浪后,耶稣回过头来对门徒说:【你们为什么胆怯呢?你们对上帝还没有信心吗?】似乎在说,你们还在害怕吗?你们好像还没有真的信上帝。可门徒也许因为当时太害怕了,突如其来的风暴让他们惊慌失措,就算耶稣平静了风浪,他们也听不进去耶稣对他们说的话,所以也没有回应。可耶稣真正关心在乎的却是门徒的信心。他在旋风过后急切地问门徒:【为什么胆怯呢?你们还没有建立起对上帝的信心吗?】来挑战门徒,需要摆上信心,尤其在人生遇到风暴的时候,要像耶稣一样,相信上帝有绝对的权柄和能力为他们平息生命里的风暴,化险为夷,把他们拯救出来。 门徒们的经历可以是我们基督徒群体的经历。 早期的基督徒群体在大逼迫的风暴来临时,就像一艘桅杆上插着十字架,在暴风雨中快被撕裂的船只。基督徒群体需要相信耶稣也在船上,和他们在一起。他们也像门徒一样,会问耶稣:“我们丧命,你不顾我们吗?黑夜到底有多长?”在他们感到最焦虑无望的时候,他们要摆上很大的信心,相信耶稣当年能够为门徒平静风浪,同样地,今天耶稣也能为他们平静眼前大逼迫的风浪。 门徒的经历也可以是我们基督徒个人的经历。 当我们遭遇到人生的风浪,我们也会埋怨上帝,“我们快要丧命了,你不顾我们的死活吗?”或者迷茫无助地自问,“上帝你在哪里?”当我们经历了上帝为我们平静人生的风浪以后,我们能否听到,耶稣在旋风中对我们发出的问题?【为什么胆怯呢?你们还没有建立起对上帝的信心吗?】这是耶稣对我们的关切,耶稣希望我们对上帝有信心。可是,信心谈何容易呢?我们对上帝真的有信心吗?我们其实和门徒一样软弱,平时看不出,急难中就看到我们信心的软弱。…

Read More

Sermon on Mark 1:1-15 马可福音第1章1-15节

By Bilingual 双语

马可福音1章15节每一句话都有很丰富的背景。所以我要做选择,我就讲耶稣说:“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是对着犹太人讲的,当这些话记录成为马可福音时,除了犹太人也有非犹太人信徒读,像今天的我们一样。让我先回到耶稣讲话的本来对象,它说正如以赛亚先知说:“看哪,我要。。” ,你就看到耶稣的事情跟一个很深长的背景有关系。除了引用以赛亚书,还包括出埃及记和马拉基书3:1,提到“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面前预备道路。。”预备什么呢?如果我们回到以赛亚书40章,一开始说“你们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接下来说到上帝要显现并开道路。。”讲这些话正值当时以色列面临国家灭亡,被异国的君王管辖。我们知道以色列原本的君王是上帝,我们一起翻出埃及记15章17-18节,“你要将他们领进去,栽于你产业的山上,耶和华啊,就是你为自己所造的住处;主啊,就是你手所建立的圣所。耶和华必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出埃及事件是以色列人的救恩,什么叫救恩?从哪里救出来?救来做什么?出埃及记15章讲得很清楚,而17-18节最清楚。他们是埃及法老控制和想灭掉的民族。刚开始时我说我们这位上帝是创造主,他要大家都存活的,我们的信仰一直在讲活和赞赏有,因为上帝是创造。但是以色列人遭遇被毁灭,上帝再把他们救出来。另一方面人如果活着却不按照上帝的心意活就好像自己在找死,所以神不但救他们也要他们属于上帝,就是他们愿意认神是王,所以耶和华要重新做他们的王。因为他们心里如果没有耶和华是他们的王,自己是王的话,就没有办法把创造的正常生活活出来,所以神必须把这事情带回来。我们知道后来以色列人又再不把上帝当王,以致后来亡国。 刚才我们讲到以赛亚书神的安慰,神又再讲要带领以色列人出来,经过一条新的路,重新再使他们认他是王。以赛亚书第6章,以赛亚先知蒙神呼召,看到神坐在高高的宝座上,意思就是神是王。以色列人却没有当神是王,受到管教审判而失去一切,而上帝说他要回来重新做他们的王。这个就叫救恩。除非犹太人认回上帝是他们的王,不然他们的生命与生活不会正常。我们发现是上帝主动完成这样的事。神说他要在沙漠开江河,在旷野开道路,他要再次把自己显明,让以色列人再看到他的荣耀、权柄和能力。这样的事情不是等到耶稣出现才开始。如果你读旧约的话,上帝当时已经开始做了,一直到耶稣来,不同的是耶稣完全做成了,而且做到是最好,也不会再改变了。在耶稣还没有来之前,上帝已经不断的做让以色列人看见上帝要做他们的王,而他们也在等,等一位完全的的王,耶稣来了说“天国近了。。”就是他,透过他把这个表达出来。所以马可福音一开始就说“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上帝的儿子的意思就是王的意思,因为在旧约里,王被称为上帝的儿子。这里上帝的儿子不是指耶稣的神性,要回到旧约的系统,它除了讲是王,也用在以色列人是上帝的儿子。这样的一位要把上帝带来在以色列人当中,所以耶稣说你们要悔改,因为神重新再回来了。如果你不悔改的话,这件事情跟你没有关系,因为以色列人走自己的路而自找灭亡,他们本来是属于神的,神有很不一样的路让他们走,但是他们选择背叛悖逆,结果真的是自找灭亡。不过神不放弃,神还是活的路,把不一样的创造性的生命带来,除非神愿意重新再来做他们的王,使到他们心里有一位王可以敬拜尊重跟随,但是他们要进入这种情况一定要悔改。如果你只想坚持自己的看法和价值观,始终不让跟自己不一样的东西进来,你重新想一想,这就是基督徒所说的相信,相信不是指不要想不用理性,而是说你转,以前你不考虑不注意的,现在你重新考虑和注意。耶稣出现了,回到以色列人当中,他其实就是上帝自己,来到以色列人当中告诉他们要悔改。因为如果人不打算放下自己重新看上帝是怎样。所以你读福音书的时候从16节开始,注意耶稣说什么。但是在你的旧框架,是永远不会明白耶稣在讲什么,除非你愿意先放下,重新去认识,慢慢去了解耶稣讲的话。首先先悔改,对犹太人是如此,对我们也是一样。我们知道上帝本来就是我们的王,我们想到上帝通常用比较现代的想法,我们想他是超自然的,我们是自然的,但是圣经不是这样讲,圣经一开始是用关系来表达,就是上帝跟我们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他是王,从哪里看到呢?可能你已经听腻了,不过你的朋友可能是第一次听,为什么我一定要重复说,因为有些教会不是这样说。 在创世记第2章1-3节,那就是创造的第7天,说道“上帝歇了”我们因为出埃及记里的十诫的关系,把重点放在上帝休息,但是在创世记是与上帝六天的动作配合,是描述上帝在盖天地然后他坐下来。我们看以赛亚书66章1节“上帝说: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脚凳”,他坐着为王。之前我提到以赛亚先知看到上帝坐在高高的宝座上,所以整个创造的作为完了后,上帝愿意在这整个被造界做王。做王就要负责看守和扶持被造界,他派我们做他的代表。这就是所谓我们是他的形象样式,所以我们也是要尊这位主为王,照他说的来活,伊甸园是和谐生活美好的方式。你小心看创世记第1和第2章,看起来有点像神话故事,其实里面讲一种很好正常的生活与存活,上帝把这样的世界带给我们,也要我们好好的在里面活,我们也要打理和管理这整个环境。 我想今天我们更知道怎样把环境打理好。上个月一百多个国家的领袖在开会,我国政府也已经把东海岸的土地增高,因为2050年海水会上涨。住东部的可能房产价值会掉,你开始想要搬家,不管怎样,你们年轻的一代,王相信你更能感受到创世记的意义。你也能更感受到接下来你读的书,工作怎样跟这个配合,不论是工程或人文,你发现这些都是要帮助把世界管理得更好,更加温馨正常。我们已经相信认识这位创造主了,我们更应该看到我们学习与工作的意义,很庆幸我们的国家也注重这事情,下午2016你对你是一个更美更好的学习和努力。好好做学生、做专业、做丈夫、妻子、孩子。不要因为恐怖组织的威胁因为主耶稣要来了,不要去听那些,他们怎样解释都可以。上帝没有放弃这个世界,上帝还要让这个世界成为美好的住处,他自己都来了,今天主耶稣坐在上帝的右边管理这个世界,让我们既然相信承认他是我们的主,我们也好好活在这个世界。不是说我们在教会时很认真,在教会外就叫属世的。在日光之下的事情,都是因为创造主,我们好好的做,你重新看看每一样大或小的东西会发现这是个美丽的世界,值得我们好好去生活,去学习并好好的爱主,也好好的去告诉人这样的上帝,他很愿意再一次来到我们当中,他已经来了真的要做我们的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王,都有我们要处理,支配,分享的东西。而我们的心真的有这位王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做一个更好的王,因为我们有上帝的形象样式。这是福音。

Read More

当黑夜来临:信徒面对的考验

By Mandarin 中文

作家Marshall Shelley 经历了两次丧失他的孩子之后,这位父亲这么写到: 在我小时候,我就喜欢阅读故事小说。我很快就发现单单阅读故事前面的几章,我是无法知道它的结局;因为新的人物会不断接着出现,带来故事情节的多种变化,甚至有些似乎与主题内容无关的次要情节,作者也会把它们加进去。所以,我从小就学会要把故事继续看下去直到结尾,为什么?因为好的作者总会在故事结束时,把前面所有的大小细节贯穿起来。那时候,我就可以看到故事各细节之间的相关意义。基督徒信仰生命的故事也是如此。现在我无法解释为什么我的儿子会有染色体的突变,使到他出世时只活了两分钟。我也无法明白为什么我的女儿会有严重的智力障碍,需要经历两年身体的折磨,神才接她回天家。但是,我选择相信当我生命结束时,那位撰写我人生故事的作者,会清楚让我看见发生在我生命一切经历的意义。(意译自“The Author Will Make Things Clear”) 是的,弟兄姐妹,今早我们所阅读的彼得故事,显然的它是在主耶稣受难故事里的次要情节。这是作者马可刻意的安排,因为在前面的经文里,马可这么写:他们把耶稣带到大祭司那里…彼得远远地跟着耶稣,一直进入大祭司的院里,和差役一同坐在火光里烤火(53-54节) 。然后在今早经文里,马可就让我们看到彼得会做什么事。马可这样的把耶稣的主要受难故事,和彼得的次要故事串连在一起,到底有何意义?换句话说,耶稣在犹太人公会前的受审和彼得不认耶稣的事件,到底有何关联?从今早故事的内容来看,很显然的这是彼得接受考验的时刻,但他却失败了,他的三次不认主成为了他门徒生命里的最黑暗时刻:就在黑夜来临时,他出卖了他的主!彼得作为门徒的首要代表,也是耶稣最喜爱的三位门徒之一,他尚且要独自接受黑夜的考验,这就是马可要让他的读者看见的。换句话说,作为耶稣的跟随者,每个人都会有黑夜来临的时候,就如我刚才所提到的那位基督徒作家的遭遇;那时每位信徒就要独自面对考验,而他们的故事又会是怎么写呢?所以,我把今早信息的题目定为“当黑夜来临:信徒要面对的考验!” 从彼得失败的黑夜故事里,我们能学到什么功课呢?首先,当黑夜来临时,信徒不可因惧怕而放弃对主的承诺。 (一) 当黑夜来临时,信徒不可因惧怕而放弃对主的承诺 马可告诉我们耶稣被捕之后,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耶稣就被带到大祭司那里,又有众祭司长和长老并文士都来和大祭司聚集。也就是说,所有耶路撒冷犹太宗教体制的权贵领袖,都已来到大祭司的住所,要一起来审问耶稣。这时,彼得远远的跟着耶稣,一直进入大祭司的内院里,和差役一同坐在火光里烤火。按照马可所说,耶稣受审的地方很可能是在二楼,而彼得所在的内院就是在审问处的楼下。这时候来了大祭司的一个使女,见彼得在烤火取暖,就看着他,说:“你素来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夥的” 。彼得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 。马可没有告诉我们为何这个使女会认出彼得,所以我们不需要去猜测原因。其实,使女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很高、是很卑微的,而且她只是私下的查问彼得,彼得是不须害怕她的。但彼得却装成无知,否认的说他不知道这个使女在说些什么。很讽刺的是,在马可福音书里,马可所描绘的门徒是经常不知道、也不明白耶稣所做或所讲的(cf 4:12-13; 6:52; 8:17-18; 9:32),他们因此时常遭受耶稣的责备。如今,彼得对这使女说他不知道、也不明白她在说些什么,虽然他是装成无知,但实际上正是突显了他之前经常误解耶稣的教导和事奉。 为了避免再次被人指认出,彼得赶紧离开他烤火的内院所在,往靠近街道的外院去躲避,这样如有危险时他就能及时逃走。马可说这时鸡叫了一次,也意味着彼得还有两次会不认主。当彼得自认为外院是比较安全时,这个使女似乎已确认彼得是与耶稣一起的,所以也就跟随彼得到外院去。这次,她对站在旁边的人说,彼得与耶稣和其他的门徒都是一夥的。这给彼得带来更大的压力,因为这次使女不再是私底下问他,而是向其他的人表示她对彼得的怀疑。於是彼得第二次否认他与耶稣有任何的关系,而且是明显重复的向这群人否认(不再只是对使女一个人的否认)。也正因为彼得不断的否认,那些旁边站着的人听出他有加利利的口音(参马太26:73)。在逾越节期间,会有许多北方的加利利人进入耶路撒冷城来过节;而他们讲亚兰语的口音是有别与耶路撒冷的犹太人。由於众人都知道耶稣是来自加利利的,因此他们认定彼得的确是与耶稣和其他门徒是一夥的。这时彼得的恐慌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他现在面对的是更多的人,他真的不敢去想像这些人一旦确定了他的身份之后,他们会对他做出什么不利的行动。彼得的恐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不知道耶稣在大祭司面前的审判会有何结果。如果耶稣被判有罪的话,这些犹太宗教领袖也会下令逮捕与耶稣亲近的门徒。 於是他又做了第三次更坚决的否认,为了加强他否定的语气,彼得甚至与耶稣划清界限,他不提耶稣的名字,而以‘这个人’ 来代替耶稣的名:“我不认得你们说的这个人!” 不但如此,马可说他甚至是发咒起誓的否认。在当时的法庭里,一个人如果要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会如此起誓说:“如果我说的不是实话,神会惩罚我!” 这也可以说是自我的咒诅。彼得正是用了如此的誓词来证明他与耶稣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如果他是说谎的话,他愿意受到咒诅!有些解经家甚至认为彼得所用的发咒起誓的字语,还很有可能是针对耶稣而发的。在罗马历史的记录里,罗马官员在考问逼迫基督徒时,会叫他们表明是否是基督徒的身份?如果基督徒想要保全生命,只要他们发出对耶稣的咒诅,就能证明他们不是基督徒,而罗马官员就会释放他们,因为他们认为真实的基督徒是不可能会去咒诅他们相信是神儿子的耶稣。无论彼得的起誓是自我咒诅,还是针对耶稣,他的第三次不认耶稣的做法已是到达了最强烈点。虽然彼得跑到外院去躲避想找退路,实际上他已经是无路可退了。彼得三次否认主,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强烈,除了犹大之外,他成了所有门徒中最大的失败者、也是对主最大的背叛者。这时,鸡叫了第二次,事情正如耶稣所预言的,在鸡叫两次之前,彼得会三次不认他。 根据四本福音书的记载,彼得是被耶稣呼召的第一批门徒。自此以后,有关於他的事件和他与耶稣及其他门徒的互动,是经常出现在所有的福音书里;他也成为了门徒的代言人和代表(参9:5;10:28; 11:21; 14:31,37) 。在往凯撒利亚腓立比村的路途中,当耶稣问门徒他是谁时,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

Read More

耶稣在公会前受审

By Mandarin 中文

弟兄姐妹平安。今天是大斋节的第三个主日。教牧特别安排采用马可福音的经文,让大家从马可福音的记载,预备大家的心,面向主的受难的复活。马可福音这本书是在主后50年完成。作者是经过反思把主耶稣在世时记录下来。但愿我们大家不是在回顾历史事迹,事件。我们温习这些事时,愿神的话语能提醒,活化在我们的生命中。让我们真认识耶稣,认识耶稣的身份而不是祂的功能。今天的经文取自马 可福音14章53 – 65节 经文:马 可福音14章 53 他 們 把 耶 穌 帶 到 大 祭 司 那 裡 , 又 有 眾 祭 司 長 和 長 老 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