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ategory

Mandarin 中文

哀恸中…听那把拯救的声音!起而行!

By Mandarin 中文

历来帝王将相都逃不过一些事情,要么就是皇子们,为着继承王位而骨肉相残。要么就是胆子大一些的皇子会与朝廷重臣联合起来谋权篡位,想要夺取父王的王权,坐上王位宝座。 我们看到大卫的宫廷也不例外,大卫的亲生儿子——押沙龙,为了夺取父亲大卫王的王位,想要置大卫于死地,成为大卫的劲敌。眼看儿子押沙龙在外面的势力越来越强大,眼看以色列人的心渐渐都归向押沙龙了!为了防备儿子押沙龙忽然来攻取耶路撒冷城,全城屠杀,大卫王就带着全家的人赶快起来逃出耶路撒冷城,(15:14)过了约旦河。后来在玛哈念这个地方,大卫重整军威,指派千夫长、百夫长率领军兵出战,兵分三路,前去平定叛乱。 众将士们为了保护大卫个人的安全,建议大卫不必亲自挂帅亲征,与他们一同出战,而是留在城里守候。成百上千的军兵在城门口被依次派出,他们是为了保护大卫和大卫的家人,以及大卫的江山社稷而舍身出战,前去讨伐叛贼押沙龙。临走的时候,大卫突然补了一道软命令:让将领们对他的儿子从轻发落,他嘱咐三个将领说:“你们要为我的缘故宽待那少年人押沙龙”(18:5)全军听见这道软命令后就出战了。 可是,后来战争的局势并没有随了大卫的意,在征战中,当押沙龙穿过死亡森林的时候,头发被树枝缠住,不小心悬挂在一棵树上,大卫的将领之一约押闻讯后过去补了一枪,刺透了他的心,押沙龙死了。叛军随即军心涣散,四处逃窜,战争很快以大卫军队大获全胜而结束!可大卫的军队接下来,却遇到了一道难题:谁去把战争的结果告诉大卫呢?是的,战争取胜了!毫无疑问,这是个好消息!可是,王的儿子却死了,这是个坏消息!而且大卫明明在军队出发前,嘱咐众将士说,要宽待他的儿子,该怎么去告诉大卫呢? 领命 第一个想要跑去报信的人是自己人亚希玛斯,他曾在不久前破除押沙龙的阴谋上立下过汗马功劳,对大卫向来忠诚,这次他也想在第一时间把胜利的好消息报告给大卫。可是,他的父亲是撒督,撒督是祭司,在押沙龙谋反后,他曾服从大卫命令,身兼要职,将神的约柜重新抬回耶路撒冷,约押不忍心派这位身居要职的自己人撒督的儿子去执行这么高风险的任务。 约押派外族人——古示人去,他是投奔大卫而来的外族人,没有跟军中任何身居要职的人有什么连带关系。这位外族古示人显然也没有意识到这项报信任务的风险,他很平稳地领受了命令,在约押面前下拜,就先跑去报信了。 亚希玛斯见古示人跑去报信,对大卫的忠心耿耿,使他再次向约押请命,也跑去了。 报信 没想到,亚希玛斯报信心切,他取道平原,跑过古示人,比古示人先到达城门口。见到大卫后,他迫不及待地向王报好消息说:“平安! 当称颂耶和华你的神!因他已为王报仇,将攻击王的人交在王的手上!”(参28节)可是王却只关心自己的亲生儿子的死活,他问报信人亚希玛斯说:“ 少年人亚押沙龙平安不平安?”显然,王不称颂耶和华,对于为了保护他拼上自己的性命,在战场上奋力厮杀的军兵将士也不闻不问。 本来忠诚的亚希玛斯勇敢地前来报信,也许一心想要王能把赞美归给他的神耶和华,也许一心想着王能安慰一下众将士,但听到的却是大卫只关心自己儿子死活的回应。于是,这位冒死前来报信的勇士立刻就犹豫退缩了,他立刻从忠诚顺服变成了怯懦怕事,于是就含糊隐瞒地对大卫说:“那时候听见众民大声喧哗,却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18:29)假装自己不知道。 第二个报信人外族人古示人随后赶到了,他也报上了耶和华让大卫得胜的好消息!可是王还是单单只关切亲身儿子平安不平安?的切肤之痛。王还是问了同样的话,“ 少年人亚押沙龙平安不平安?”同样地,王既不把赞美归于耶和华,也不过问三军将士。 当古示人如实告诉大卫押沙龙死了,大卫开始嚎啕大哭,口里不停地念叨“我儿!我儿!”经文里记载的就有5次!也不断地重复儿子的名字:“押沙龙!押沙龙!”(参33节)陷入深深的丧子的悲恸中… 而此时在外面战场的三军将士,本来是为王冒死出征去讨伐叛贼,现在已平定叛乱,得胜归来。 当天听说王为丧子哭的天昏地暗,本来得胜归来的欢乐,立刻变成悲哀。打胜仗后的理当庆祝,却陷入惭愧的败兵心理(参19:2节)。于是,他们就好象那打了败仗回来的逃兵一样,带着十分愧疚的心情,灰溜溜地,暗暗地进城了…(19:3) 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大卫想想,其实大卫的哀哭没有什么不对,反而是人之常情,是人的真性情。作为一个父亲,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为他死去的儿子哀痛是再正常不过的。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丧失自己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更让人伤心绝望,痛不欲生的? 大卫应当哀哭,作为一个父亲,为自己死去的儿子哀哭,理所当然… 可是,除了父亲的角色之外,大卫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他是三军将士的王,是耶和华所膏立的王。而这些三军将士是为了保护这位他们所敬重和拥戴的王和他的王权而出去征战的。甚至为了保护这位王的个人性命,他们不要王挂帅亲征,与他们同去。这些三军将士今天得胜归来,是对王有期待的,他们期待他们冒死捍卫的王能够以公义待他们。众将士的期待也是合情合理的。 可是,事实是,王的亲生儿子死了,失去儿子后的痛苦情绪缠绕和占据了王的整个心头,使王根本无法看到整个大局,也没办法顾及为他豁出性命来誓死保护他,效忠他的将士的死活。/而对于王向来所敬畏的耶和华,今日又将仇敌交在他的手上,因为王太悲恸了,王也无暇顾及要将荣耀给他的神耶和华。 那时没有什么朋友或者说客敢来接近这位失声痛哭的大卫王,敢来干预这件这么棘手的事情,儿子死了,这位父亲陷入深深的哀恸中,无法自拔… 就在那一刻,就好象上帝直接干预,直接介入大卫的局面一样,一个不怕死的将领来了,他发出了非常强有力的声音,将生死陈明在大卫的面前。这把声音就像上帝的声音那般铿锵有力,这把声音也像一把两刃ren的剑,连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为大卫剖析洞察当时的局势,辨明人心中的意念和主意,并让大卫看清行动的方向。 (参希伯来书4:12)他就是将领约押。 约押对着大卫王一针见血地说:“是王让军兵将士们蒙羞了,脸面惭愧了,要知道的是,正是这些冒着生死的军兵将士打败敌人,救了王的性命,还有包括王一家老小,儿女妻妾的性命。(19:5) 他也将爱恨明明白白地陈明在王的面前。(6节)约押说:“可是, 你却爱那恨你的人——你的儿子押沙龙。却恨那爱你的人——你的军兵将士。”并指出,“你今日明明地不以你的军兵将士为念。”并进一步点醒大卫,说:“我今天算是看明白了,如果今天死的是我们,你的儿子押沙龙活着,你就高兴了!” 最后约押一语中的,为大卫指出此时此刻他应该行动的方向。并提醒他如果不行动则会发生的严重后果,他说:“如果你不趁着现在出去安慰为你出生入死的众将士的心,我指着耶和华起誓,就在今夜必无一人与你同在一处,站在你这边,后果不堪设想,严重到比你自出生以来到现在遭遇的所有的磨难都大。”(参19:7)换句话说,约押是在警告大卫,说句不好听的话,大卫自出道以来,拼杀几十年,也许就此都毁于一旦! 我们看到当大卫听到约押这番很有威力的话后,他立刻起来出去,收拾好心情去主持大局,以公义来处理事情。也许大卫心里知道,听到约押的这番话,就好像听到上帝拯救他的声音一样,他也能辨明上帝的心意了❤,于是,王就立刻起来去照着这话的指示行动了。…

Read More

知道自己为何而选

By Mandarin 中文

人活着常常要做选择,有些选择很容易,有些选择很难。牵涉到我们的价值观和优先顺序,就是我们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也牵涉到我们是被什么驱动,是被恐惧驱动,还是被爱驱动。 上个主日我们看到,大卫在取得了王位、制服了周围国家后,不是选择铲除扫罗家留下来的后人,以绝后患,而是选择施行hesed。 驱动他的是爱,不是恐惧。他要遵守他与约拿单的盟约。 在今天的经文,大卫听说亚扪人的拿辖王去世了,哈嫩接续他父亲作王。 大卫的反应是选择hesed,大卫说:“哈嫩的父亲拿辖怎样向我施恩,我也要怎样向哈嫩施恩。” 恩这个,在希伯来原文是hesed。 Hesed这个希伯来字,把今天的经文和上个星期的经文联系起来。Hesed在9章出现三次: 1 大卫说:”扫罗家还有剩下的人没有?我要因约拿单的缘故向他施恩。” 3 王说:”扫罗家还有没有剩下的人?我要照上帝的慈爱恩待他。” 7a 大卫对他说:”你不要惧怕,我必因你父亲约拿单的缘故向你施恩……” 在10章,出现两次: 1 此后,亚扪人的王死了,他儿子哈嫩接续他作王。 2a 大卫说:”哈嫩的父亲拿辖怎样向我施恩,我也要怎样向哈嫩施恩。” 上个星期,国成牧师告诉我们,hesed是圣经提倡的美德,它的意义很复杂,可以有这7种翻译: 善待kindness施恩/恩待Gracious怜悯Mercy慈爱Steadfast love 忠诚Loyalty履行承诺Commitment信守盟约Covenant Faithfulness 在旧约圣经里,耶和华上帝用hesed来介绍自己的名字。 (出埃及记34:6-7) “耶和华,耶和华,有怜悯,有恩惠的上帝,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hesed)和信实,为千代的人存留慈爱(hesed),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惩罚人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上帝hesed的爱,是信守盟约、坚定不移、真诚不变的爱。 大卫要为了拿辖的缘故,向哈嫩施行hesed。 拿辖是谁?拿辖是亚扪王,他在圣经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率领军队,来到以色列的雅比,要攻打雅比人。…

Read More

耶稣先知性的话牵动你我

By Mandarin 中文

今天是棕树枝主日,今天要读的经文取自路加22章,共有两段。让我们一起来读。 31 主又说:”西门,西门!撒但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 32 但我已经为你祈求,使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 33 彼得对他说:”主啊,我已准备好要同你坐牢,与你同死。” 34 耶稣说:”彼得,我告诉你,今日鸡还没有叫,你要三次说不认得我。”  54 他们拿住耶稣,把他带走,进入大祭司的住宅。彼得远远地跟着。 55 他们在院子中间生了火,一同坐着,彼得也坐在他们当中。 56 有一个使女看见彼得面向火光坐着,就定睛看他,说:”这个人素来也是同那人一起的。” 57 彼得却不承认,说:”你这个女人,我不认得他!” 58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看见他,说:”你也是他们一伙的。”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是!”59 约过了一小时,又有一个人坚持说:”他实在是同那人一起的,因为他也是加利利人。” 60 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正说话之间,鸡就叫了。 61 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就想起主对他所说的话:”今日鸡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认我。”62 他就出去痛哭。 当我被分配到今天这经文的时候,心里想这个标题是什么?这是讲彼得的经文,还是讲耶稣的经文?很多人可能会直接说“彼得三次不认主”,可是这段经文到底要怎么来读呢?是不是让我们看到彼得这个大师兄的背叛?如果是一个背叛,写在书上让后人读,真的是很令人遗憾的,为什么大师兄竟然会否认了他的尊师?这是要告诫后人吗? 可是如果我们今天可以跳出这个思维,就会看到31-34节是一个前奏,然后54-62节是后来的结果,而这一切都在耶稣受难的叙述文脉络里。 从这样的叙述,我们看到经文要带出,第一,耶稣是一个真先知。真先知说的话,后来就实现了。在旧约历代志下18章有一个例子,约沙法王找了以色列王,要一起去打仗。后来以色列王召集了先知400人,问他们是否可以去攻取基列的拉末。这些先知用他们的方式求问神,回复都说可以,后来以色列王想起有一个先知米该亚,这个人讲话不好听,只有凶言,没有吉祥的话可以听。后来米该亚被召见了,起先他也说一样的话。以色列王就叫他说真话。他说了天庭发生的事,耶和华问,“谁要去引诱以色列王亚哈去攻打基列的拉末?让他在那里阵亡呢?”以色列王听了非常不高兴,说“先把米该亚关起来,给他每天不够吃不够喝,折磨他,等到王平安回来才放他。”米该亚就说“你如果能够平安回来,那就是耶和华没有藉着我来说这话。”那一场战役,以色列王上阵去,刻意不要穿王的服装,哪知有人随便开弓,恰巧就射入以色列王的铠甲的甲缝里,他就重伤,傍晚就死了。 一个真的先知,就算吃苦受虐待,也必须说耶和华叫他讲的话。 第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