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Bilingual 双语

Christians and the Law

Topic:
Speaker:
  • Rev. Wong Siow Hwee | 王晓晖牧师
Today’s passage is a continuation of last week’s topic of favoritism. However, I’ve intentionally covered favoritism fully last week, so that I may reflect on a specific issue in today’s…
Zechariah Wong
May 20, 2012
Bilingual 双语

On Favoritism

Topic:
Speaker:
  • Rev. Wong Siow Hwee | 王晓晖牧师
In the Gospel of John, you do not find the familiar Christmas stories of Mary and baby Jesus. Instead, John introduced Jesus as the “the light that shines in the…
Zechariah Wong
May 13, 2012
Bilingual 双语

听、行、明

Topic:
Speaker:
  • Rev. Wong Siow Hwee | 王晓晖牧师
雅各书1:19 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 20 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 21 所以,你们要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 22 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 23 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 24 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25 唯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26 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 27 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今天的讲道简单易懂。我把它浓缩成三个字:听、行、明。听就是聆听接受神的道。行就是要遵行活出神的道。明就是要明白清楚神的道。听、行、明,简单易懂,那又为何往往看不见,也作不出其中的转变呢?永生传道上星期已经讲了理由:“14 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 15 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我们不听、不行、不明是因为我们的私欲抗拒了神的道。既是如此,我们要认真探讨我们的私欲,这样才能釜底抽薪,对症下药。 就拿第一点‘听’来打个比方。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不听吗?你知道我们的私欲是什么吗?我知道,因为我的私欲最多了。当你要我听的时候,我的心里却是要说,我的私欲就是要讲。你要我听,但是在心里,是我要你听。我们的私欲就是要说。你知道为什么我们都有说的私欲,而缺乏听的能力吗?那是因为我们打从心里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所以,人家没说几句,我们就想表达自己的意见。就算我没有机会立刻讲,不过,也不表示我在听,因为我在心里已经开始讲话了。你说,我也在说。你一定有经验过,有些人表面是在听,不过你感觉他只是在等你讲完,轮到他讲。其实,我们的私欲是想说,不想听。除非对方是大有来头,或者是你敬佩的人,又或者是口才一流,要不然,我们都是想说,而不是想听。 不过,我想这个私欲是无可厚非的。当我们小的时候,样样都听别人的。但是随着教育,生活经验,我们必须有主见,做决定。慢慢的,我们的思想根深蒂固,我们的言语也越来越有分量。渐渐的,我们肯听得时候也就越来越少,我们对人的态度也就更加理直气壮。这样子,心中也随着时间,就累积了不少大道理。哎哟,大家不要看我年纪轻轻,其实我对许多事情也有我的大道理。我这个年纪都已经是常常按耐不住自己的主观意见。在座的许多长辈,比我更增添几十年的囤积,想必是更难压抑,想要表达自己的欲望。“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那这谈何容易?特别是争论性的话题,那就好比螳螂挡车。有时,两方面争论起来,是意见又加上情绪,只差没有动手打起来。 在雅各书的处境,他们争论的课题很可能是社会的贫富问题。这样的事司空见惯,就算到了今日也是常有的事。在美国,华尔街的有钱人越来越有钱,可是穷人,失业的,付不起医药费的却越来越多。怎么解决?两个政党,两种选民争论不休。一边是要有钱人交更高的税,另一边是要减少国家福利的开支。在新加坡,因为城市化,国际化的关系,贫富悬殊的问题是避不开,而且更加严重。不管你跟任何人谈,应该都对这个课题有强烈的意见。贫富悬殊的课题难免演变成阶级斗争的课题。在雅各的时代,有的人甚至想要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他们愤恨社会的不公义,他们以为自己的想法方法才是对的。总的来说,不管是贫富的问题也好,或者是其他的生命课题也好,我们总有自己的主见,我们有维护自己的想法的私欲。“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这的确不容易。 但是如果认清了私欲,情况就可以迎刃而解。这就是所谓的“明”。雅各说“26 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信仰这种事情骗不了人,只有你自己骗自己。你说你信,可是你只想自己做自己的,那怎么可能有改变?别人也不会看出什么改变。到头来你只是自己骗自己。这点你必须看得明明白白。这就是所谓的“明”。你要改变吗?你要,就得勒住你的舌头,更要勒住你心里的舌头。这样神的道才能听得进去。要不然,信等于没有信,因为道根本没有进去。你只是在听自己的话,你不是在领受神的话。“快快地听”并不是叫你什么都听。当然,辨别神的话是非常重要。不过,“快快地听,慢慢的说”表达的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克制自己‘说’的私欲的决心。你要勒住自己的舌头,神的道才有机会进去。 勒住了他们的舌头,雅各告诉他的教会“20 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人的怒气虽然给你泄愤的力量,你也会觉得自己是对的,你的怒气给你一种正义感。不过,这达不到神的义的标准。你可能会说“神不是有怒气吗?耶稣不是有怒气吗?为什么人的怒气就不同?”神的怒气有救赎,有复兴,你的有吗?耶稣的怒气有虚己,有牺牲,你的有吗?人的怒气就不同。贫富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但是神的国不是以武力来成就。神的道是相反的。马太5:5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7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神的道是温柔、是怜恤、是和睦。难怪雅各告诉他们“ 21要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他们唯有放下心中的愤恨,心中的自以为义,这样才能领受神的道,以温柔、怜恤、和睦完成神的国度。 我们暂且撇开贫富的问题。我们扪心自问。如果你信主多年,这些年来,你改变了多少?你改变多少就是神的道你听进去多少。你如果没有改变,那什么都是假的。因为你不‘明’。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神的道在讲,你也在讲,那还听什么。那又何苦自欺欺人?想改变的话,勒住你的舌头吧。 听、行、明。行的方面,我们的私欲又是什么?雅各用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23 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 24 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大家看镜子的时候会不会很专心?多少都会啦。不管是男女老幼,总是会用镜子来欣赏自己的缺陷美。大家看我的外表就知道我不常照镜子。因为我太帅了,往往看了镜子就傻眼,走不开。不过,不管你如何专心,花多长的时间,一旦走开,我们就不去想它。雅各的重点是那个相貌的印象只是暂时性的。除非你是艺人上节目,或者你是青少年,要不然镜子里的相貌看了就忘了。 这个比喻所表达的私欲又是什么呢?私欲就是我们不想改变。也许我们自满,也许我们懒惰,也许我们叛逆,不管是哪一个原因,我们并不是为了改变自己而听道。若不是如此,听了又怎么会行呢?你也许会说:那是因为道理不够好,所以没有改变的冲动。弟兄姐妹,你把次序倒反了。我承认有时很厉害的讲员能使听众生命改变。不过,许多时候我们都只是停留在心动的阶段。你可能会有感动,可能你在当时,会立志做一些改变,不过往往时间一过,感动就随风而逝。因为我们有我们的老习惯,我们的老方式,我们的老想法。心中的感动是胜不过改变的麻烦,改变的牺牲,改变的累赘。不改变是最自然的事。 可是,青少年看镜子就不是如此。他们在发育的时候,自我意识很强。他们以为别人都在注意他们的外表。所以照完镜子后,还是不断地弄头发。如果发现有青春痘,他一整天想的就是那颗青春痘。我当然不是要大家这样照镜子。不过,我希望大家用这样的方式听道。因为这样的听法,才是真正的‘明’。明白什么?雅各说:“27 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我们之所以有不想改变的私欲,是因为“22自己欺哄自己。”我们以为没有人在看。我们以为已经够好了。我们以为心动就够了。可是,真理是什么?真理是:我们的行为都在神我们的父面前。而天父要的是那“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我们必须“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如果是这样,如果你是真正的‘明白’,那你还会这样随便地照镜子吗?你不怕神在看着你的世俗污秽吗? 神的道就是我们的镜子。雅各说:“25 唯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我们应该是带着寻求改变的心态听道。那我们听得时候,其实就是在看自己,然后我们就一直想怎么改变。如果没有改变,再回到神的道那里,再听,再看,然后再‘行’。反反复复的听了就行,行了在听,自己才会清洁,生命才会改变。听、行、明。你要是真的‘明’,你就自然会‘听’,会‘行’。 我想回到贫富悬殊的课题来做总结。雅各要教会‘听、行、明’,是因为有很实际的景况。我们基督徒在财富的事上,是有原则的。在雅各的时代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如今,原则上就是要照顾群体里面软弱无助的人。我们是财富的管家,而不是财富的主人。别人的富裕我们也不用羡慕,生气也没用。但是,我们的财富却是看顾人的资源。教会可以没有敬拜赞美,却不可以没有慈善扶贫。这就是如此重大的事情。(注:这里当然不是指教会真的可以没有敬拜赞美,而是比较敬拜赞美与慈善扶贫的关系。旧约先知多处提到,没有社会公义的敬拜是虚空的。比如:以赛亚书58:5-8;阿摩斯书5:21-24;弥加书6:6-8) 我们当听的道,就是我们必须看重我们群体的责任,看轻我们个人的所得。我们当行的道,就是在小事上以温柔谦卑对待所有的人,不可以大小眼。在群体的事上,支持我们帮助人的活动。我们感谢莉莉长老,美伶长老,风宁长老的辛劳,我们继续与他们同工。在国家与国际的层面,我们必须关心贫富悬殊的趋势,支持造福人民的政策。这是当行的道。我们当明的道,就是我们人要改,天父要看。愿神帮助大家。
Zechariah Wong
April 22,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