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heard in the past few weeks sermons from Proverbs, where speakers shared on life skills to acquire; skills o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nd in the area of illness and…
Reach Us
+65 6223 5203
We heard in the past few weeks sermons from Proverbs, where speakers shared on life skills to acquire; skills o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nd in the area of illness and…
The Chinese have a saying: Sickness enters from the mouth, troubles exit from the mouth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Proverbs have a similar saying. Proverbs 18: 6 The lips of fools bring them…
Today’s topic on Proverbs is listening. It is also a collective term that includes all forms of information gathering and learning 【1】, such as reading (if it is literature), watching…
时间:2022年7月17日 引言 看到争斗与冲突这一主题,大家会想到什么呢?这里先要做个小小的区分:冲突和争斗有时并非完全等同。其实,冲突更多是指人际关系中常见的矛盾状态,而争斗、纷争则是面对冲突的一种方式。如目前的俄乌之战,可以说他们正是用你死我活的战争来处理冲突。 而在我们身处的环境中,在家庭、教会、职场等场域中,都不难看到冲突随处潜在。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冲突。然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冲突?除了争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箴言,它作为敬畏耶和华的传统训言,对争斗与冲突是如何诠释的呢? 箴言的教导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尤其在当时的以色列,是一个集体群居社会。因此,任何引起纷争的事情都会受到谴责。箴言6:19告诉我们,耶和华憎恶弟兄之间的纷争。 在当时社会中,引发冲突的行为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仇恨10:12,暴怒15:18、29:22,八卦16:28,嘲笑22:10,醉酒23:29-30,贪婪28:25等。 主题经文解释 10:12恨能挑起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这节经文告诉我们,恶劣的沟通源头是因为恨,而良好的沟通源头是因为爱。 恨与爱,形成对比。也表达了两种冲突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恨会导致社会隔阂,而爱则消除使人分裂的过犯,由此通往和好的道路。 10:12前半句:“恨能挑起争端,” 争端的源头 – 恨 争端/纷争/争斗:在箴言里大意基本相同,都指一种充满仇恨的冲突方式,或充满苦毒的争闹。是耶和华所厌恶的(6:19)。 怀恨之人挑起纷争 1. 布散纷争的人(6:19、16:28) 布散:释放、散播。 指那些不断释放煽动、引发争闹的情绪,且行事愚昧,挑起事端的人。…
This is the third sermon in a row, from Proverbs 5 to 7, where we will talk about “the adulterous woman” (v.5). There are 2 ways to interpret this woman….
In ancient Jewish tradition, the father is responsible for giving this message of Proverbs 1-9 to his son. If you have bee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first 3 sermons of…
Wisdom is a word we are familiar with, actually we use it very often: When there’s a conflict, say it to be at home, such as conflict between mother and…
今天是棕树枝节,什么是棕树枝节(Palm Sunday)? 也许让我从圣周(Holy Week)讲起。教会传统用棕树枝节Palm Sunday来提醒我们,耶稣骑着驴子进入耶路撒冷,受到群众的欢迎,他们砍下棕树枝来欢迎他“和撒那,和撒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所以我们叫做棕树枝节。用棕树枝节驻日来作为一个开始,进入圣周。在周四晚上为门徒洗脚,之后有最后的晚餐,晚餐之后耶稣被捕,周五被判刑,然后背负着十字架,被钉,死亡,被埋葬。(见图)我们称这样的一周为圣周,周五是受难节, 周六是圣周六, 主日是复活节。 每一年的棕树枝节讲台安排经文都不一样,今年安排的经文是耶稣的受难,以被审讯为一个背景。 A.穿紫袍戴冠冕的耶稣—耶稣是王 19:1 于是,彼拉多命令把耶稣带去鞭打了。 2 士兵用荆棘编了冠冕,戴在他头上,给他穿上紫袍, 3 又走到他面前,说:”万岁,犹太人的王!”他们就打他耳光。 4 彼拉多又出来对众人说:”看,我带他出来见你们,让你们知道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状。” 5 耶稣出来,戴着荆棘冠冕,穿着紫袍。彼拉多对他们说:”看哪,这个人! 这样的经文出现,你的反应是什么呢?约翰福音的写法,极其细腻。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 第2,第5节透过文字,让你在脑海中想象一幅画,耶稣戴上了荆棘冠冕,穿着紫袍。冠冕,是古代君王必须有的头饰,通过这样的头饰, 加上特别属于王的衣服、权杖等等来告诉你,这个人,就是君王。兵丁听到这个犯人被告为犹太人的王,他们马上用现成材料,做成一个冠冕的样子,还给他披上了紫色袍。以前要让布料染出紫色,很不简单,千多年来是个不能外传的秘密,物以稀为贵,能穿紫色布料的,不是君王,就是权贵。 约翰福音正是用这样的写法,让我们的注意力被锁定在一个点,就是耶稣是犹太人的王。我想,如果没有作者的帮助,我们可能直接想,耶稣已经被鞭打得这么惨了,他是逾越节的羔羊,就像以赛亚书53:3 他被藐视,被人厌弃; 多受痛苦,常经忧患。5 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 为我们的罪孽被压伤。。但是约翰福音重复的文字,用来调整我们的视角–叫我们要看见耶稣是王。 Q1 请问你有没有想过,一个王可以是这个样子的?…
时间:2022年4月3日 【前言】 大家认识他吗?Arogorn,2003年上映的 《王者归来》,获得了11项奥斯卡奖项。 最终打败邪恶的Sauron重建了Gondor王国,得回王位。指环王三部曲,都有大批跟随和辅佐Arogon的人。 不过,我们的主耶稣道成肉身,来到借着他而被造的地方,却被拒绝他,甚至被杀害。 1. 被拒绝的耶稣 让我们回到今天的经文。在一晚上的审讯盘问后,犹太人的领袖们一清早把耶稣押到总督彼拉多面前,控告他。彼拉多不想过问犹太人宗教上的事,要把案子推回给他们。但是犹太人说他们无权判人死刑。他们说的没错,根据罗马的法律,只有罗马官员才有权审理并宣判人死刑,任何当地权贵都不能。 他们让彼拉多来审理,就是要置耶稣于死地! 这里的一个细节很耐人寻味。这些人不要进总督府衙,因为那是外邦人的地方,不洁净,进去了会沾染污秽,就不能参加晚上逾越节的宴席了。你看,他们对上帝的律法是多么地敬虔呀。 可是,这些“敬虔的人”却在公然违背上帝的律法,非法拘捕、审问一个无辜的人,现在还要借总督的手杀死他!犹太人说他妄称自己是神的儿子,耶稣在老早以前就反驳过了这个罪名。 表面敬畏上帝,遵守上帝律法的犹太人,应该看得懂上帝在做什么,却这样拒绝、甚至是仇恨上帝所差派来的儿子 – 耶稣。 那么,总督彼拉多呢?他不是犹太人,他如何面对耶稣? 彼拉多与耶稣的这一大段对话,很有趣,内容很丰富。我们先不进入细节,只看重点。 审问围绕着耶稣是不是犹太人的王,这是犹太人对耶稣的控告,是这个案件的核心。犹太人的王意味着反叛罗马帝国,自己做王领着犹太人造反、闹独立。罗马皇帝坚决镇压这种叛乱,并会把做头的钉在十字架上。 这是彼拉多最在乎的,它关系到管辖地区的政治稳定,皇帝是否满意,他的前途命运。耶稣没有否认自己是王,不过,彼拉多判断出来,耶稣口中的“王”,“国度”,不是他担心的那个“犹太人的王”。耶稣的背后没有任何军事力量,他不是要造反独立,所以彼拉多不想处死耶稣。 至于耶稣说“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我来是为了给真理作见证。”彼拉多听不懂,他也根本不想去搞懂。他拒绝了耶稣的邀请,拒绝了做“属于真理的人”,与耶稣所见证的上帝失之交臂。 弟兄姐妹,我们是否也经常拒绝耶稣? 我们不像彼拉多那样对上帝完全不在意,也没有做犹太人那种表面敬虔实际流血杀人的事。我们是基督徒,我们读经祷告、来教会、敬拜上帝。 但是弟兄姐妹,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是不是把耶稣你的真理、你的天国,与我的前途、我的生活、我的家庭分开?在我抓稳了我想要的东西之后,才来理会耶稣你的事情? 或者,我们像犹太人那样,热心地参与服事,懂很多圣经知识,神学术语,但是愿意付出的只有时间和金钱,只愿意按着我对上帝的理解来服事来生活,上帝你不要改变我的生命,我的神学。 2. 耶稣被拒绝, 因为他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 弟兄姐妹,如果我们真的明白耶稣在说什么,在做什么,我们就会看清自己的状况,晓得我们应该怎样地生活。 耶稣被自己的同胞拒绝,也被代表着世界的彼拉多拒绝,因为耶稣的国度不属于这个世界,他的权柄来自天父上帝。耶稣的确是王,但他的国度与地上的军事力量、民族利益、世上的权力、管辖人民、领土争夺,没有任何关系。他不是Arogorn, 靠武力、用征战来打败恶者赢回王位,祂更像是Frodo,带着沉重的戒指,坚定又彻底地销毁它。…
In today’s passage, Jesus spelled out clearly why he said what he said: 33 “I have told you these things, so that in me you may have peace. In this…
I. “You shall never wash my feet.” Peter said or perhaps even shouted these words because he simply couldn’t wrap his head around the things that Jesus was doing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