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thing catches our eye as soon as we begin reading the story. Jesus went to the synagogue. He went there probably just to observe the Sabbath, nothing more. But as…
Reach Us
+65 6223 5203
Something catches our eye as soon as we begin reading the story. Jesus went to the synagogue. He went there probably just to observe the Sabbath, nothing more. But as…
Something catches our eye as soon as we begin reading the story. Jesus went to the synagogue. He went there probably just to observe the Sabbath, nothing more. But as…
Mission trips these days take on many different forms. There are mission trips to do street evangelism in a foreign land. There are mission trips to do good works such…
Mission trips these days take on many different forms. There are mission trips to do street evangelism in a foreign land. There are mission trips to do good works such…
I.Jesus’ Healing Miracles in Matthew – Who is This Jesus? In his Gospel, Matthew tells stories of Jesus’ preaching and healing to pose readers the question, “Who is this Jesus…
In Jubilee Church, we rotate the 4 Gospels yearly to preserve the unique flavours of each gospel. I know that in food, sometimes we like to create fusion flavours, by…
今年我们再次回到马太福音来了解耶稣的故事。而整个马太福音讲道系列会从现在降临节圣诞节一直延续讲到明年复活节。我觉得我们每年这样的安排本身就很有意义。因为我们预设了这样的时间,这就在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记忆,留下了磨灭不掉的痕迹。我们很刻意地把耶稣的故事成为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每年这样的一段时间,就是对耶稣表明,我们要再次更认识你。让我们整个群体要慎重看待这样的事。我们每年把这样一段时间交给神。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 今天的这段经文,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我们可以讲人,我们可以讲耶稣,我们也可以讲神。若是要讲人,耶稣诞生的命运此时此刻就交在一对未婚夫妻的手里。在我们这个时代,他们两个还只是不懂事十多岁的青少年。可在当时,他们已经是准备成家立业了。一个男人叫约瑟,一个女人叫马利亚。马利亚有作为一个女人当尽的义。我们必须从家谱中的四个女人,特别是路得(路得3:10-11)和他玛(创世记38:26),和马利亚的处境相比较。马利亚尽了她的义。马太同样形容约瑟为一个义人。你也必须把他和亚伯拉罕(创世记15:6)和大卫(撒母耳记上24:17)的义相比较。【1】 我们人在我们本身的时空间,就有我们当扮演的角色,当尽的本分。作为一个男人女人,作为一个丈夫妻子,作为一个父母子嗣,我们都有我们当尽的义。(太3:15)当神晓谕的时候,约瑟和马利亚都做了他们能做,也该做的事。所以他们是义人。耶稣也因为这对青少年成功诞生了。 【2】 我们禧年堂的青少年也不赖!每年年底,他们都是我们儿童营和青少年营会的支柱。我们的营会都成功举行了。祝福了200个儿童青少年。我们禧年堂的青少年也同样尽了他们当尽的义。我们要为他们感恩。 除了讲人,这段经文我们也可以讲耶稣。耶稣是以色列百姓的救主。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当耶稣以这样一个身份诞生为人的时候,他就跟整个以色列子民的历史和他们当时所面临的处境挂钩了。耶稣的家谱带领大家回顾神与以色列同行的漫长过程。他们从建国到立国,从灭国到复国。十四代,又十四代,又十四代。所以来到这个关键的时刻,耶稣降生为犹太人。他也和其他犹太人一样,受了施洗约翰悔改的洗礼,为的是“尽诸般的义。”(马太3:15)耶稣要尽一个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的义。因为这样,当耶稣后来完成了救恩工作,他就能把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3】 耶稣活出一个神的儿子(以色列)该活的生命。耶稣在世所彰显的生命样式就是子民的救恩。 弟兄姐妹,今年2018年我们说新的灵,新的人,新的民。就是要把我们的生命和耶稣的生命合而为一。你的生命经历了耶稣的救恩吗? 除了讲人和讲耶稣的角度,今天我想从神的角度来分享这段经文:那就是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的意思就是神与我们同在。可是“神与我们同在”又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要明白这个名字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回到它的旧约典故。让我讲故事给大家听。 亚哈斯王是南国犹大的一个王。(看王历代之下28:2-5)这个王拜偶像拜到离谱,甚至用火焚烧自己的儿女,行耶和华可憎的事。当一个王连自己的孩子都拿来献祭,那对百姓的行为就可想而知。所以耶和华将他交在亚兰王手里,亚兰王打败他。神又将他交在以色列王手里,以色列王向他大行杀戮。以东人又来攻击犹大, 非利士人也来侵占犹大的城邑。圣经告诉我们,这都因为亚哈斯在犹大放肆,大大干犯耶和华,所以耶和华使犹大卑微。(17-19节) 本来,这样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回到神那里。可是亚哈斯王却没有这么做。亚哈斯王反而去找亚述帝国,求他们帮助。亚述却没有帮助他,反倒欺凌他。亚哈斯把所有的财宝给了亚述王,这也无济于事。亚哈斯王越急难,越发得罪耶和华。他反而去拜他们的偶像。但那些神反而使他和以色列众人败亡了。(16,20-23节) 整个局面是不是很像一场闹剧?明明问题很明显,可是当事人却团团转乱吃药,反而使病情变本加厉。可是弟兄姐妹,我们人有时就是这样。我们人总是到处迷信偏方,自己乱医病,捞救命稻草。为什么这样?心乱了,人也乱了方寸。 以赛亚是犹大的先知。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先知以赛亚就劝勉亚哈斯,以赛亚书 7: 4 对他说:‘你要谨慎安静,不要。。。害怕,也不要心里胆怯。14 因此,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 这就是这个名字的由来。以马内利其实是一个兆头,是先知以赛亚给亚哈斯王的一个记号。他是一个胎儿的名字。当这个孩子生出来,懂事的时候,就是过好日子的时候。(15节)在这个孩子还没有长大成人的以前,仇敌都已经被消灭了。(16节)所以,以马内利这个名字就好像神在历史当中立了一个时间点。从那刻起,计时开始。 因为神要出手了。我们可以有所期待。拯救工作即将发生。 后来果然应验了,以赛亚书8: 8 以马内利啊!他展开翅膀,遍满你的地。” 10 任凭你们同谋,终归无有,任凭你们言定,终不成立,因为神与我们同在。“神与我们同在”就是以马内利。当以马内利这个名字再次出现的时候,耶和华果然消灭了犹大的仇敌,拯救了他们。 所以以马内利这个名字就像一个时间的印证。 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以前,以马内利这个名字是一个记号,一个宣言。我们就从那个时间点计时开始。而当事情成就了以后,以马内利再次出现,成为了一个见证。当我们把这样的一段时间交给神的时候,神就在这段时间内证实了他的同在,彰显他的拯救工作。以马内利这个名字就像一个时间的印证:从计时开始,到成就为止。 在马太福音,这个名字扮演了同样的角色,印证神在历史当中的行动,从时间计时开始到成就为止。在耶稣还没诞生以前,天使就告诉约瑟。这个孩子就是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从那刻起,我们计时开始。我们可以期待神要介入历史,彰显他的作为。我们不要怕,不要乱。我们只要看,只要信。接下来的马太福音,我们就看到耶稣的出现,活在人当中,也完成了救赎工作。 来到马太福音的结尾的时候,当事情成就的时候,以马内利这个名字再次出现。马太28: 18…
The message today is about a simple question: “Who is the greatest in the kingdom of heaven?” Who is the greatest? Before we answer that, maybe we should ask “Who…
引言 弟兄姐妹们,你们有忧虑吗?在家庭生活,祖父母之间,父母彼此之间,与孩子之间,与亲戚朋友之间,为着生活的琐事,学业,事业,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忧虑吗?是否有过因着忧虑过多,导致连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精神不好,过得不快乐呢?总之,忧虑好像不分年龄层的,从小到大,从少到老都有忧虑,可以说是“全民忧虑”。 于是,有一首英文歌唱出【不要忧虑,要开心!】一开始是吹着口哨,轻松活泼的方式唱出来的。可是当你真的忧虑的时候,你发现你无法开心地唱了。或者说,当你忧虑的时候,就算你知道,是的,【不要忧虑,要开心!】,但最后你还是无法让自己开心起来。而且往往忧虑生忧虑,徒增许多的烦恼,导致我们无法活出喜乐的生命。那该怎么办呢?我们怎么才能解除忧虑呢? 二、经文诠释 背景 当时耶稣的门徒也忧虑。门徒忧虑什么?门徒信主后,到处传福音,谁来供应他们日常所需呢? 当时群众中的农夫也忧虑。农夫忧虑什么?今年从地里收成的粮食,能不能支撑到明年的收割季节呢?够不够喂他辛苦劳作的牲口吃喝呢?另外,有剩下种子来种下一年的农作物吗?卖了粮食能买得起生活日用品吗?能缴纳得起沉重的赋税吗? 据说当时群众中的绝大多数也许是一些极度贫穷的人(穷人)。他们忧虑什么?自己都无法保证一日三餐,还要照顾家里人。就如马太福音提到的:站在街边的雇工,他们到日落都没有人雇佣他们,生活没有着落。 当时群众中也应该不乏有一些富人在其中。那么,富人的 忧虑是什么?他们可能守着一个小金库,但仍担心囤积的钱财还不够度过人生的下半场。他们可能为今天担忧的比较少,但为着明天,甚至更远的将来,或者是年老后的生活而早早就开始担忧了。 可见,不只我们现代人忧虑,活在耶稣时代的人也忧虑,如果耶稣时代的人们是“全民忧虑”的话,我看我们现代人的光景也好不到哪里去。 那么耶稣对这些满心忧虑的人说什么,能够让他们走出忧虑呢? 1.不要忧虑,关注生命本身 刚开始,耶稣没有为人们分析他们的忧虑,他就活在他们当中,对他们的生活都非常了解。 他只是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对他们说:【不要忧虑】。马太福音6:25节耶稣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接着他提出一个更深刻的问题:【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将人们的焦点从忧虑——转向思考生命本身的问题。这里,提到“饮,食”,“衣裳”。俗话说,“常人有三求,吃喝穿,为此而忧虑奔波操劳。”这里耶稣把“生命”与吃喝穿这三个常人的需求相比较,提出生命不胜于吃喝什么吗?身体不胜于穿什么吗?来强调生命本身的重要性,叫沉醉在忧虑中的人们转而思考生命本源的问题。 例1:这让我想起【一个杯子】的故事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么你会说“这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欲望,并为之忧虑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地拥有自己。我们其实到头来就是那个空杯,就算里面没有装什么,就它本身也是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空杯。 耶稣说:【生命不胜过饮食吗?】【身体不胜过衣裳吗?】,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吃饭穿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新年庆祝刚过,我们都希望是新的一年丰衣足食。是的,吃喝穿都是重要的。只是耶稣这里挑战我们思考更重要的问题,就是“生命本身比任何外在的东西都更为重要。要看重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应用: 尤其是看看今天在我们的身边,你很少会看到谁是因着没有吃的,喝的而饿死的,也没有看到因为没有衣服穿而光着身体的。有一句古诗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容富人非常富有,甚至让酒肉都臭掉,也不愿意施舍给穷人一点点,宁可看着他家附近路边的穷人饿死,冻死。这种现象恐怕不会发生在新加坡。因为我看到新加坡人我们是有慈善意识的,到哪里都会施舍一些给其他人,包括在咖啡厅卖纸巾的,在地铁里唱歌弹乐器的等等,大家走过的时候,都时有照顾。倒是要小心那种夺走生命的杀手,有时在报纸上,或在生活里与街坊邻居交谈的时候,会听到有些家庭中有人自杀的事情,有老人,也有年轻人,都是一些衣食无忧的人,却自愿放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很多是患有综合焦虑症或忧郁症而自杀的。可见,富足的,光鲜亮丽的生活并不能使我们获得心灵的满足,使我们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要谨防生命的杀手——焦虑,要听进去耶稣所说的的话,生命本身是胜过其他任何外在的东西,要看重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宝贵的,要珍惜。 2.上帝看人为宝贵,看顾人的生命 接下去耶稣带着忧心忡忡的人们去看另一个风景——美丽的大自然。他叫众人先抬头看飞鸟,耶稣说,【它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粮食在仓库里,上帝尚且养活它,人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飞鸟是上帝造的,即使不种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上帝也看顾它的生命,赐下食物,养活它,飞鸟只要每日出去勤劳觅食就可以存活下去。那我们人呢?人也是上帝造的,且人比飞鸟更贵重,是按照上帝自己的形象和样式造的,上帝当然更看重人的生命。诗篇8:3-6,诗人发出感叹【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派他管理祂手所造的。】诗篇104:15【上帝使菜蔬发长,供给人用,使人从地里能得食物,又得酒能悦人心,得油能润人面,得粮能养人心。】这真是像一首古老的诗歌所唱的那样,《天父必看顾你》,日日看顾,夜夜看顾,叫我们存活下去。最后耶稣说【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是啊,人的忧虑是徒然的,再忧虑也无法让生命得以延长一刻。耶稣通过带我们去看飞鸟,叫人知道天父更看重人的生命,叫人不要为吃喝担忧。 看完天上的飞鸟,耶稣带人们低头看那野地盛开的百合花。耶稣用他周围布满的美丽的百合花与所罗门的皇室王袍做了鲜明的对照。耶稣告诉人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即使【百合花也不劳苦,也不纺线】但正是上帝亲自看顾百合花,叫它生长,使它长得如此美丽,这使得无论所罗门时代的财富再怎么晓谕天下,所穿的衣服再怎么华丽,也比不上一朵上帝亲自养活的花。所以耶稣说【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不要为衣裳忧虑,要看重上帝会像养活一朵花一样,亲自养活、看顾你们的生命。 看完百合花,耶稣又叫人们将视线转移到周围的野草。这春天绿油油的草,会被割下,晾干,捆成一捆一捆的,作为火炉的燃料,常被用来做比喻人生。耶稣说【这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让人们看清楚人生变化无常,人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接着,耶稣说,就这样【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以此来让人们了解,即使生命短暂,就像这草一样,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子里,但神每天仍然赐生命给草来装饰大地,那更何况是我们呢?上帝也必然每一天都会赐下当天所需的恩典,人只需要靠赖祂的恩典,一天的难处一天当,照着祂的指引来生活就够了。 看完了这天上的飞鸟,地上的百合花,和旁边的草。我们好像跟着耶稣思考了一圈人生似的。最后,耶稣总结说:【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也就是说,原来为着疯狂追逐吃喝穿等物质的东西而终日忧虑是外邦人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不知道是上帝造了他们,上帝会看顾他们的生命。而作为耶稣的门徒不应该追随这样非信徒的生活方式,因为天父知道我们需要这些东西,祂必会看顾我们。 3、不要忧虑,活出上帝所给的生命价值 紧接着,33节,可以说是耶稣话语的画龙点睛之笔,说到了要害之处,耶稣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意思是说,我们不能像非信徒一样,把终日为生活忧虑成为习以为常的,习惯性的,放在首位的生活方式。这样就变成做着基督徒,却按照非信徒的生活方式来生活。耶稣这里说【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是强调了作为信徒,我们要先按照上帝所给的生命价值观来生活,让上帝透过祂的话语所传达给的生命价值观来成为我们生活的核心,主导我们的生活,而其他的东西上帝自然会加给我们。这就是上帝让我们活出的生命样式,也是我们与非信徒的本质区别。 例2:非信徒朋友,提出谁是生命的主? 前不久,有一位非信徒朋友在与我交谈的时候说,“我觉得信上帝和不信上帝的人生活都是一样的。你看,你们吃喝,我们也吃喝,你们做工,我们也做工,难道你们会因为相信上帝供应给你们,你们就不做工了吗?”是的,从一般性的常识我们也知道,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也是需要工作,吃饭,穿衣的。但是作为基督徒的我们,有我们的特别之处。我们认为这些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或者说,我们并没有沉迷其中,这些不能成为我们生命的执着,追求和主导我们的第一生活方式。我们的特别的之处,就在于,我们深深知道我们的生命之根根植于上帝本身,有一位上帝造了我们,祂每日也赐下恩典,看顾我们,祂才是我们生命的主,我们要按照祂的话语所教导的生命价值观来生活。也许我们在信主以前,是按照你打拼,就有得着,你努力,就可得到的方式去生活的,对你生命中出现的贵人也只是说碰运气的,偶然发生的,或是我幸运呗!好像我们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可是信主之后,我们发现,上帝才是我们生命的主,我们一生的年日都在祂的手中,包括我们生命中的种种境遇,遇到的人和事都在祂的手中。 例3:花的成长在于神…
引言 弟兄姐妹们,你们有忧虑吗?在家庭生活,祖父母之间,父母彼此之间,与孩子之间,与亲戚朋友之间,为着生活的琐事,学业,事业,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忧虑吗?是否有过因着忧虑过多,导致连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精神不好,过得不快乐呢?总之,忧虑好像不分年龄层的,从小到大,从少到老都有忧虑,可以说是“全民忧虑”。 于是,有一首英文歌唱出【不要忧虑,要开心!】一开始是吹着口哨,轻松活泼的方式唱出来的。可是当你真的忧虑的时候,你发现你无法开心地唱了。或者说,当你忧虑的时候,就算你知道,是的,【不要忧虑,要开心!】,但最后你还是无法让自己开心起来。而且往往忧虑生忧虑,徒增许多的烦恼,导致我们无法活出喜乐的生命。那该怎么办呢?我们怎么才能解除忧虑呢? 二、经文诠释 背景 当时耶稣的门徒也忧虑。门徒忧虑什么?门徒信主后,到处传福音,谁来供应他们日常所需呢? 当时群众中的农夫也忧虑。农夫忧虑什么?今年从地里收成的粮食,能不能支撑到明年的收割季节呢?够不够喂他辛苦劳作的牲口吃喝呢?另外,有剩下种子来种下一年的农作物吗?卖了粮食能买得起生活日用品吗?能缴纳得起沉重的赋税吗? 据说当时群众中的绝大多数也许是一些极度贫穷的人(穷人)。他们忧虑什么?自己都无法保证一日三餐,还要照顾家里人。就如马太福音提到的:站在街边的雇工,他们到日落都没有人雇佣他们,生活没有着落。 当时群众中也应该不乏有一些富人在其中。那么,富人的 忧虑是什么?他们可能守着一个小金库,但仍担心囤积的钱财还不够度过人生的下半场。他们可能为今天担忧的比较少,但为着明天,甚至更远的将来,或者是年老后的生活而早早就开始担忧了。 可见,不只我们现代人忧虑,活在耶稣时代的人也忧虑,如果耶稣时代的人们是“全民忧虑”的话,我看我们现代人的光景也好不到哪里去。 那么耶稣对这些满心忧虑的人说什么,能够让他们走出忧虑呢? 1.不要忧虑,关注生命本身 刚开始,耶稣没有为人们分析他们的忧虑,他就活在他们当中,对他们的生活都非常了解。 他只是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对他们说:【不要忧虑】。马太福音6:25节耶稣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接着他提出一个更深刻的问题:【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将人们的焦点从忧虑——转向思考生命本身的问题。这里,提到“饮,食”,“衣裳”。俗话说,“常人有三求,吃喝穿,为此而忧虑奔波操劳。”这里耶稣把“生命”与吃喝穿这三个常人的需求相比较,提出生命不胜于吃喝什么吗?身体不胜于穿什么吗?来强调生命本身的重要性,叫沉醉在忧虑中的人们转而思考生命本源的问题。 例1:这让我想起【一个杯子】的故事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么你会说“这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欲望,并为之忧虑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地拥有自己。我们其实到头来就是那个空杯,就算里面没有装什么,就它本身也是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空杯。 耶稣说:【生命不胜过饮食吗?】【身体不胜过衣裳吗?】,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吃饭穿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新年庆祝刚过,我们都希望是新的一年丰衣足食。是的,吃喝穿都是重要的。只是耶稣这里挑战我们思考更重要的问题,就是“生命本身比任何外在的东西都更为重要。要看重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应用: 尤其是看看今天在我们的身边,你很少会看到谁是因着没有吃的,喝的而饿死的,也没有看到因为没有衣服穿而光着身体的。有一句古诗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容富人非常富有,甚至让酒肉都臭掉,也不愿意施舍给穷人一点点,宁可看着他家附近路边的穷人饿死,冻死。这种现象恐怕不会发生在新加坡。因为我看到新加坡人我们是有慈善意识的,到哪里都会施舍一些给其他人,包括在咖啡厅卖纸巾的,在地铁里唱歌弹乐器的等等,大家走过的时候,都时有照顾。倒是要小心那种夺走生命的杀手,有时在报纸上,或在生活里与街坊邻居交谈的时候,会听到有些家庭中有人自杀的事情,有老人,也有年轻人,都是一些衣食无忧的人,却自愿放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很多是患有综合焦虑症或忧郁症而自杀的。可见,富足的,光鲜亮丽的生活并不能使我们获得心灵的满足,使我们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要谨防生命的杀手——焦虑,要听进去耶稣所说的的话,生命本身是胜过其他任何外在的东西,要看重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宝贵的,要珍惜。 2.上帝看人为宝贵,看顾人的生命 接下去耶稣带着忧心忡忡的人们去看另一个风景——美丽的大自然。他叫众人先抬头看飞鸟,耶稣说,【它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粮食在仓库里,上帝尚且养活它,人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飞鸟是上帝造的,即使不种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上帝也看顾它的生命,赐下食物,养活它,飞鸟只要每日出去勤劳觅食就可以存活下去。那我们人呢?人也是上帝造的,且人比飞鸟更贵重,是按照上帝自己的形象和样式造的,上帝当然更看重人的生命。诗篇8:3-6,诗人发出感叹【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派他管理祂手所造的。】诗篇104:15【上帝使菜蔬发长,供给人用,使人从地里能得食物,又得酒能悦人心,得油能润人面,得粮能养人心。】这真是像一首古老的诗歌所唱的那样,《天父必看顾你》,日日看顾,夜夜看顾,叫我们存活下去。最后耶稣说【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是啊,人的忧虑是徒然的,再忧虑也无法让生命得以延长一刻。耶稣通过带我们去看飞鸟,叫人知道天父更看重人的生命,叫人不要为吃喝担忧。 看完天上的飞鸟,耶稣带人们低头看那野地盛开的百合花。耶稣用他周围布满的美丽的百合花与所罗门的皇室王袍做了鲜明的对照。耶稣告诉人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即使【百合花也不劳苦,也不纺线】但正是上帝亲自看顾百合花,叫它生长,使它长得如此美丽,这使得无论所罗门时代的财富再怎么晓谕天下,所穿的衣服再怎么华丽,也比不上一朵上帝亲自养活的花。所以耶稣说【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不要为衣裳忧虑,要看重上帝会像养活一朵花一样,亲自养活、看顾你们的生命。 看完百合花,耶稣又叫人们将视线转移到周围的野草。这春天绿油油的草,会被割下,晾干,捆成一捆一捆的,作为火炉的燃料,常被用来做比喻人生。耶稣说【这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让人们看清楚人生变化无常,人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接着,耶稣说,就这样【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以此来让人们了解,即使生命短暂,就像这草一样,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子里,但神每天仍然赐生命给草来装饰大地,那更何况是我们呢?上帝也必然每一天都会赐下当天所需的恩典,人只需要靠赖祂的恩典,一天的难处一天当,照着祂的指引来生活就够了。 看完了这天上的飞鸟,地上的百合花,和旁边的草。我们好像跟着耶稣思考了一圈人生似的。最后,耶稣总结说:【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也就是说,原来为着疯狂追逐吃喝穿等物质的东西而终日忧虑是外邦人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不知道是上帝造了他们,上帝会看顾他们的生命。而作为耶稣的门徒不应该追随这样非信徒的生活方式,因为天父知道我们需要这些东西,祂必会看顾我们。 3、不要忧虑,活出上帝所给的生命价值 紧接着,33节,可以说是耶稣话语的画龙点睛之笔,说到了要害之处,耶稣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意思是说,我们不能像非信徒一样,把终日为生活忧虑成为习以为常的,习惯性的,放在首位的生活方式。这样就变成做着基督徒,却按照非信徒的生活方式来生活。耶稣这里说【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是强调了作为信徒,我们要先按照上帝所给的生命价值观来生活,让上帝透过祂的话语所传达给的生命价值观来成为我们生活的核心,主导我们的生活,而其他的东西上帝自然会加给我们。这就是上帝让我们活出的生命样式,也是我们与非信徒的本质区别。 例2:非信徒朋友,提出谁是生命的主? 前不久,有一位非信徒朋友在与我交谈的时候说,“我觉得信上帝和不信上帝的人生活都是一样的。你看,你们吃喝,我们也吃喝,你们做工,我们也做工,难道你们会因为相信上帝供应给你们,你们就不做工了吗?”是的,从一般性的常识我们也知道,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也是需要工作,吃饭,穿衣的。但是作为基督徒的我们,有我们的特别之处。我们认为这些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或者说,我们并没有沉迷其中,这些不能成为我们生命的执着,追求和主导我们的第一生活方式。我们的特别的之处,就在于,我们深深知道我们的生命之根根植于上帝本身,有一位上帝造了我们,祂每日也赐下恩典,看顾我们,祂才是我们生命的主,我们要按照祂的话语所教导的生命价值观来生活。也许我们在信主以前,是按照你打拼,就有得着,你努力,就可得到的方式去生活的,对你生命中出现的贵人也只是说碰运气的,偶然发生的,或是我幸运呗!好像我们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可是信主之后,我们发现,上帝才是我们生命的主,我们一生的年日都在祂的手中,包括我们生命中的种种境遇,遇到的人和事都在祂的手中。 例3:花的成长在于神…
Eleanor Roosevelt, the wife of Franklin Roosevelt, the renowned U.S President in the 1930s and early 1940s once said, [P] “One’s philosophy is not best expressed in words. It is…
Eleanor Roosevelt, the wife of Franklin Roosevelt, the renowned U.S President in the 1930s and early 1940s once said, [P] “One’s philosophy is not best expressed in words. It is…
我往往非常担心当我们在读这个登山宝训的时候,会把它变成好像一套耶稣所教的一个更好的标准。这一套所谓信徒的生活准则。如果我们单单只是从这样的一个角度了解对我们一点帮助都没有。只会让我们觉得很挫败感,觉得很气馁,这是我们做不到的。但是如果我们这样子了解的话,耶稣本来要帮助我们,反而成为了另外一种劳苦重担加在我们的这个身上。 所以,登山宝训马太福音五章到七章,表面上看起来是非常的具体,非常的简白,而且好像非常的实际的一些的指示,我们不要被这些表面的浅白,而忽略了其实我们真的是要用心,真的是要慢慢的去揣摩,去读出主耶稣所要表达。那么当然这也是我们在文化差别所造成的。主耶稣这一些听起来非常简单的话,为什么我们会听成了另外一番话? 所以今天早上,特别是这里,如果我们把这几件很具体的事了解成“你做善事的时候,不要这样要那样,你祷告的时候,不要这样要那样,那么才叫真的做善事,真的才叫做是正确的祷告”,各位弟兄姐妹,如果你的结论你看到的是这样的话,很可惜,这不是耶稣要讲的。我们往往关注的,就是用这样的一个想法,去想信仰的事情,去想如何表达的更好,如何做才是做的更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到一件很重要又很让我们常常觉得可惜的事。就是许许多多很美,很真,很善的事情,因着一个处理的不当,它可以变得非常的丑陋,甚至他的伤害更大。特别在宗教与所谓美好的道德的行为表现。这样的事情上面,本来都是非常美善的事情,但是因为它处理的不当,被扭曲了,反而有时候显得更加的丑陋,显得更加的让人感到不可容忍。而耶稣其实是要针对,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今天,让我们被主耶稣再一次把我们带回那个敬虔的美和善,这也是我今天的题目,敬虔的美和善,敬虔是美,是善的。但是,我们知道在历史里,不讲别人,就讲我们自己基督教信仰2000年的发展,敬虔的这个事情在我们的历史发展当中,曾经也常常很不小心。它不但不美,不但不善,它还非常的丑陋,非常的恶劣。耶稣就是面对当时他自己的犹太百姓的信仰的面貌。 所以请大家只要每一次读的时候记得,耶稣不是先对我们说话,你们要小心他的“你们”。你回到第五章,就是那一些犹太人,就是那些跟随他的。但是我们也知道,耶稣讲这样的话,耶稣这时候面对这群犹太人,这群犹太人至少也有2000年了。至少从亚伯拉罕算起,到他们有2000年的整个信仰的这个过程跟历程。难道主耶稣还需要教他们什么,教他们怎么样去表达善心,表达祷告,尤其是关于祷告。 我多年前曾经跟大家讲,当我那时候开始这样想的时候,我对主导文从此才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认识。就是犹太人不可能不会祷告。尤其是在主耶稣那个时候。经过他们500年亡国的过程的,后来的整个信仰的重组、重建、认定。祷告成为了犹太人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这个事情。那为什么门徒说请你教我们祷告?这样一个简单,这样一个自然的事情,突然间变成是一个必须要重新再问的。那一定有一些非常不一样的情况。当我从这个角度再重新去认识的时候,才知道为什么有了主导文。也需要这样子祷告。今天主导文在这里才会出现。 等一下我要跟大家说,这也就是整个解答问题的全部。也就在这边,主耶稣为什么讲了祷告的事情,就说你们祷告要这样。然后接着下去,这整段经文必须要看到21节才是完整的。那我们再回到耶稣的对象,以及耶稣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信仰的面貌。为什么做好事,施舍变成了是被主耶稣批评的?为什么祷告这样一个重要特殊的事情,这样一个在信仰里面不可缺少的生命表现,也成为主耶稣在这里要这样的批评。是不是因为他们做法错了,做的不对,做法哪个步骤错呢?我想不是。他们真的不是在哪个步骤做法上面不对,或者他不懂得怎么样做正确,而是对这整个信仰已经模糊,甚至已经歪曲,甚至已经扭曲了。这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 为什么我们每个星期要来敬拜主?我们不能够停止一直不断的靠主来调整我们,来纠正我们。因为我们每一天都在一个跟上帝想法做法不一样的生活的环境里面。如果我们不一致,回到上帝面前,被上帝调整的话,过了一段日子,我们整个人再一次被这个世界占据,再一次被这个世界掳走。救赎就是从一种影响,从一种诠释把你救出来,然后带到另外一个影响跟另外一个诠释:就是上帝的影响。如果不是这样子的话,我们还是一直会回到我们原来的那一个离开上帝的生命光景。 我们小心看主耶稣所说的这些批评。然后也在对照我们现在的一些表达方式。我们就会发现到底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好比说这个施舍,他说你左手这个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舍的是行在暗中,神在负债暗中查看,必然报答。当我们读圣经,就是哪一节经文,然后就说怎么用。“所以我们教会对外,我们有一些爱心的奉献,我们不应该登在报纸,我们不应该公布,我们不应该让人知道,因为耶稣说,你这个左手做的,不要让右手知道。”如果读圣经这样,读圣经这么用,教会就天下大乱。耶稣是在讲这个吗?然后今天我们民主开放,讲诚信,我们现在要公开,什么都透明。每一分是怎么样收,怎么用最好,你在网上直接都可以查到。那么教会耶稣说,不要让人知道,这样我们不公布,可以吗?那么社会上现在说我们要公开,要透明,是让公众来监督这些有特权,或者说有特别地位的团体,当它在用公共的金钱的时候,这是一个负责任,这是一个监督,这个是好的,对的事。那么我们说耶稣说我们不能够让左手知道右手做的,所以我们不公开。这不是明跟对的好的原则唱反调,耶稣可能会这样吗?所以让我们真的是要去用圣经的时候,要去说耶稣说我们就这样的时候,让我们先搞清楚到底耶稣要讲什么。 为什么耶稣在这个时候要这样讲,你要看上下文。他主要是在讲说这些人之所以做善事,其实是为了要做给人家看。很明显的,他说你是要得到人的荣耀。所以很明显,耶稣反对的是这样的事。耶稣不能说做善事不要去告诉人,不是在讲这个。耶稣是说,你如果做善事其实到头来,你不是为了做善事,你是为了要让人以为你是一个大慈善家,你是为了这一种,荣誉,这种在人面前得到人给你的称赞,也就是说,最最好的你放弃了。而耶稣怎么讲?怎么告诉你说你放弃这样的念头呢?他就举一个实际的例子说,就是你左手不知道你右手的事。所说的是指这样的意思,而不是说我们教会,或者说我们信徒做善事,不应该让人家知道。不是在做一个道德标准。 登山宝训在教会的历史当中,跟在教会的教导里面,常常变成一种道德的话,然后拿来批判别人,拿来衡量别人。这个就非常可惜。因为在这里,主耶稣的教导不是成为一个消极的批判跟审判。他乃是要重新带我们回去根本的美和善。所以当时可能已经形成一种风气。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怎么人会这样?人就是会这样。不要再问人为什么会这样。人就是会这样。而人就是人,这叫做人。而上帝要来帮人。要来帮人脱离这一种沽名钓誉。脱离这一种虚伪。 本来行善帮助人是一个很美,很善的事情,很好的事。但是因为人把它拿来,不是为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而做。结果,它变得非常的丑陋,非常的虚假。这是很可惜的事情。我希望我们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看。去看一个本来可以更好更美的。所以主耶稣他不是来闹革命。他不是来改革,然后提一个更高标准给我们去做。他是把我们带回那个本来应当是怎么样的原貌。新约不是高过旧约。新约是来带回旧约里面的那一位耶和华上帝本来就设下的,本来就给我们的美跟善。耶稣是来复兴,来带回去。他说,我来不是要废掉律法,我要来成全。所以在我们的这个犹太信仰里面,照顾贫穷人是上帝非常关注的。 不论你在利未记,或者是在申命记,讲到你们活在应许地的时候要怎么样活,首先一定是讲要正确敬拜上帝。接下来,一定就是要去关爱。而在利未记讲圣洁的时候,举一个例子说,你在收割的时候,你的田园不要把所有的麦都割完。你留一个小角落让那一些无依无靠的,尤其是孤儿寡妇可以去到那边去拿,而他们能够存活下去。你不要全部收到你的仓库里面去。这样一个很具体的行动可以成为一种关爱,邻舍关爱贫困。而这样做是为了向上帝表示向上帝的敬畏,这个叫做圣洁。所以这本来是这么美的事情,这么好的事。现在变成了做给人看,然后让人说我不错。 耶稣只不过是再一次要把他自己的百姓在这样的一个事情上,能够带回本来上帝要他们行的。而当他们在回到上帝要他们行的,他们也真的是行的时候,他们会重新得到一种平安喜乐,跟一种不一样的敬虔而来的生命的美和善。 同样,祷告对犹太人来讲是最自然跟最必然的事情。因为上帝是他们的仰赖,以及他们所赖以存活的根本。所以就是向上帝祷告。但从主耶稣这段话里面,似乎祷告变成了另外一种达到我个人所想要达到的,或者是一种神奇的工具。好像说我一直不断的重复,不断的这样的祷告,那么我就会得到我所要的。我们要注意听主耶稣所讲的问题在哪里。因为在路加福音主耶稣有用一个比喻说你祷告你不要灰心。你要一直坚持。那为什么这边他又说你不要一直重复,有没有矛盾? 所以我说他不是在讲是这样,不要那样。我们真的要看清楚,在这里再读下去之后,你发现到这个祷告的人其实心里面祷告的时候,那一位祷告的对象上帝在他心里面没有分量。你注意再读。然后再比较耶稣的教导,才能够抓到真正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因为接下来主耶稣是说,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然后最后结束的时候说,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你发觉到耶稣是说,其实你们祷告的时候,你们心中根本没有这样一个上帝在里面。你们根本不是在向这样一个上帝祷告。不然的话,你以为你一直不断重复那个话,就会有效果。 其实祷告有没有效果,不是因为你懂得用这种方式祷告,或者是哪一种比较正确的方式祷告。就好像我们到楼下那一个卖水机放对,按对了那个钮,东西就出来。我们常常用这种心态去了解祷告。也就是说,祷告更重要的是,你知不知道你在向谁祷告。是谁?如果这位是天上的父,是他的名,是圣的,就是说他跟地上你能够想到的完全都不一样。而他要在我们当中做王,就是他的国降临,他的旨意要在我们当中运行。他的权柄能力,透过他自己的圣灵的大能,都天天都在我们当中在工作,没有停止的。你祷告的时候,你知不知道你是在向这样一位祷告。如果你知道的话你整个祷告的那一个中心,整个祷告就是向着这样一个上帝祷告的时候,你会到街上去炫耀你是一个祷告的人吗?你会以为说我只要这样子祷告的话,我就会得到,就会有效?或者你以为说可能不知道我祷告有没有效?所以主耶稣说,如果是这样的上帝,你还没有祷告的时候,他已经知道。那么如果已经是知道,为什么我还祷告呢?我祷告,因为他是我生命的主。 刚才我们的主席,还有毓菁执事的祷告里面,诗班今天的献诗里面,都一直在提这样的一个事。上帝是我生命的主,我的生命的一切的事就是带着一个仰望跟祈求。不是只是为了我而要他给我。不是既然他知道,我就不用讲。所以各位弟兄姐妹,各位朋友,这里不是在讲说,要怎么样祷告才对,那样祷告不对。到底祷告是什么?祷告里面有没有这一位祷告的主?是我们很清楚我们在向谁祷告。这是耶稣要把祷告的中心点带回来的。 各位,我们今天都讲神。我们在讲说宗教是好的事。但是我在这里,我觉得主耶稣基督在告诉我们一件很特别的事。这些好的宗教行为,这些所谓信仰上的表现,你注意看。主耶稣就是要说我们都是从我们的出发点。我想要这样子让人觉得我乐善好施。我想这样子祷告。祷告的都是我我我。耶稣说,如果这些美跟善跟这个信仰这样重要的事,一直是以‘我’的出发点去定义,说是这样,是那样。我们就会慢慢的失去那一个他,原来的,本来的,真正的那一个美,那个善,耶稣其实是重新再把神带回到我们的当中。我们行善。我们这个善不是为了什么。是因为我们向上帝活。我们敬拜这样的一位上帝。我们向着这样的上帝。既然他就是我们的上帝,上帝希望透过我们去彼此帮助,把彼此的存活能够建立得更好。这个状态是因为你是这样一个上帝。我既然相信,既然认你是的上帝,我知道你愿意和喜悦。 而既然你是这样的一个上帝,你不是一般人所想象所谓的神,就是一个美,就是一个好而已。你有你自己很独特,很不一样的表达和表白。我愿意遵从你,这样意味着我尊你的名为圣。我不按照我以为的,想神是怎么样的。就是想你,我也按照你告诉我的是怎么样。而你告诉我你是什么样的内容,在整个旧约。我们今天教会一个很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以为新约说是比一切更美,我们不用旧约。其实,你在这里一直看主耶稣一直把那一个旧约的上帝,再拉回来。 以色列人自己也迷失了。也模糊了。这位耶和华上帝是谁?所以耶稣说会把上帝的权柄,把他的国带进来,他的尊贵荣耀显明出来。他是这样的一位。而耶稣接着下来三年多的生活,跟他三年多的服侍当中,就重新再一次把上帝的这一切表达出来。而你在把主耶稣这里的教导,再用在耶稣的身上,来看耶稣怎么样对人行善。 你仔细的再重新读福音书。他曾几何时是为了他自己的名?从来没有。你看他有时候应该可以借助一些机会,使到更多的人去拥戴他。他不要。但是有时候他做好像五饼二鱼,他让5000人看到。看到了什么?看到耶和华上帝重新回来喂养,牧养以色列百姓。所以他没有什么都暗中做的。但是他每次会把焦点和中心点交代得清清楚楚。 在约翰福音当他行了五饼二鱼。他是要把人指向上帝。上帝怎么样再一次要透过他成为喂养他们,牧养他们的上帝。但是这些人却把他看成你很有能力,请你来做我们的王。来解决我们的问题,耶稣就退到旷野里面去,你去看约翰福音。所以他不是一昧的暗暗的什么都不公开,不是这样的一个意思。当那一个焦点,那个中心模糊跟失去的时候,这个是耶稣所关心的。 主耶稣在克西玛尼园里祷告。主耶稣天还未亮就祷告,这个是马可福音给我们看到的。主耶稣常常上山祷告,这个是路加福音启示给我们的。他就是一个知道他的一生,不是为己,而是因为这样的一位上帝。他是对着这样的一位上帝而做。他没有停止祷告。然后他也说在约翰福音说,除了子,没有人知道父。然后父也把一切都告诉子。既然都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祷告?当我们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是反映,我们祷告就是放在一个功用跟果效的框架里面。但是祷告对耶稣来讲,是因为你是我的父。我活在向父顺从的这样一个关系里面,祷告是最自然跟必然也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我们永远如果没有办法从那个框架跳到这个框架的时候,我们永远一直不能够搞清楚。而我们常常都掉在一种只是功利的框架里面。 也许我们需要把一个更重要的一个事情带回给我们。这一位我们所祷告的主,是我们的天父。他什么都了解,什么都知道,更是也有权柄跟能力。他要我们重新回到这样一位主的面前,然后再向着他,再把我们的每一天的这个生活在他的关系里面,一直走下去。当我们进入这样的一个关系的时候,就像主耶稣三年每一天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关系里面。一直不停止的跟父,从来没有断的这样的一种关系里面走。而这样的一种生命的体会就是主耶稣把我们带回的一种生命体会。就不再是表面上这么肤浅,甚至这么扭曲的祷告。那是一种控制上帝,或者是一种工具。这种个人信仰的表达,你发现到最后没有一样会留下来。而且是这么的虚假,这么的空洞。而主耶稣需要再一次把我们带回这个信仰的那个真,那个美。那个善。 所以后来他讲到的禁食也是一样。禁食要表达的是我们对上帝的完全仰赖,而不是说如果你没有禁食的话,你这种祷告没有效。我们今天太多这种有效没有效,有用没有用,怎么样才有用。这个是我们处理我们生活的事情,我们必须考虑的。但是来到我们跟上帝的关系的时候,耶稣是说到底谁是我们的上帝。我们在信靠谁。然后谁是我们所仰望的。而如果是上帝,他是怎么样,我因此就怎么样。他是耶和华上帝天父的话,我行善的时候是向着他行,我祷告的时候我是向着他祷告,我是因着他而做这一些的事。我禁食也是因着向着他,而不是其他的目的,或者是因为其他的作用,跟其他的原因。如果是这样的,这个就是主耶稣后来所说的,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 也许你说这段跟前面有什么关系?有。在马太福音里面一直用天上地上,天国天父,就是要对比天上地上。那么天上不是指天堂,是指神,所以你在地上。你只想希望在地上让人觉得你是大慈善家,你在地上让人觉得是你一个很敬虔的一个信徒,让人觉得你很有能力祷告,或者是个有宗教能力的一个人。你都为着在地上希望是自己会是这样,或者是得到这样。耶稣说这些都会被虫子咬,这些都会坏,这些都没有永恒的。只有注意地赚财宝在天上。而在天上就是以神,以神为为一的对象,以神为一的中心。 而他也说,当你这样的时候,你的心也会在那里。他其实是要重新再把我们的心,从我们只是想在地上透过这一些,甚至是一个很美很好的一些信仰上的行为,却变得只是为了要在地上我们想要看到的目的,把我们的心重新再带回天上。其实也就是带回上帝自己。所以让我们今天被主耶稣重新带回原点。而我们重新回到上帝自己的时候,敬虔的美跟善会再一次成为我们每一天非常美好的信仰与生活的体会跟见证。 我们一起祷告。…
我往往非常担心当我们在读这个登山宝训的时候,会把它变成好像一套耶稣所教的一个更好的标准。这一套所谓信徒的生活准则。如果我们单单只是从这样的一个角度了解对我们一点帮助都没有。只会让我们觉得很挫败感,觉得很气馁,这是我们做不到的。但是如果我们这样子了解的话,耶稣本来要帮助我们,反而成为了另外一种劳苦重担加在我们的这个身上。 所以,登山宝训马太福音五章到七章,表面上看起来是非常的具体,非常的简白,而且好像非常的实际的一些的指示,我们不要被这些表面的浅白,而忽略了其实我们真的是要用心,真的是要慢慢的去揣摩,去读出主耶稣所要表达。那么当然这也是我们在文化差别所造成的。主耶稣这一些听起来非常简单的话,为什么我们会听成了另外一番话? 所以今天早上,特别是这里,如果我们把这几件很具体的事了解成“你做善事的时候,不要这样要那样,你祷告的时候,不要这样要那样,那么才叫真的做善事,真的才叫做是正确的祷告”,各位弟兄姐妹,如果你的结论你看到的是这样的话,很可惜,这不是耶稣要讲的。我们往往关注的,就是用这样的一个想法,去想信仰的事情,去想如何表达的更好,如何做才是做的更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到一件很重要又很让我们常常觉得可惜的事。就是许许多多很美,很真,很善的事情,因着一个处理的不当,它可以变得非常的丑陋,甚至他的伤害更大。特别在宗教与所谓美好的道德的行为表现。这样的事情上面,本来都是非常美善的事情,但是因为它处理的不当,被扭曲了,反而有时候显得更加的丑陋,显得更加的让人感到不可容忍。而耶稣其实是要针对,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今天,让我们被主耶稣再一次把我们带回那个敬虔的美和善,这也是我今天的题目,敬虔的美和善,敬虔是美,是善的。但是,我们知道在历史里,不讲别人,就讲我们自己基督教信仰2000年的发展,敬虔的这个事情在我们的历史发展当中,曾经也常常很不小心。它不但不美,不但不善,它还非常的丑陋,非常的恶劣。耶稣就是面对当时他自己的犹太百姓的信仰的面貌。 所以请大家只要每一次读的时候记得,耶稣不是先对我们说话,你们要小心他的“你们”。你回到第五章,就是那一些犹太人,就是那些跟随他的。但是我们也知道,耶稣讲这样的话,耶稣这时候面对这群犹太人,这群犹太人至少也有2000年了。至少从亚伯拉罕算起,到他们有2000年的整个信仰的这个过程跟历程。难道主耶稣还需要教他们什么,教他们怎么样去表达善心,表达祷告,尤其是关于祷告。 我多年前曾经跟大家讲,当我那时候开始这样想的时候,我对主导文从此才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认识。就是犹太人不可能不会祷告。尤其是在主耶稣那个时候。经过他们500年亡国的过程的,后来的整个信仰的重组、重建、认定。祷告成为了犹太人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这个事情。那为什么门徒说请你教我们祷告?这样一个简单,这样一个自然的事情,突然间变成是一个必须要重新再问的。那一定有一些非常不一样的情况。当我从这个角度再重新去认识的时候,才知道为什么有了主导文。也需要这样子祷告。今天主导文在这里才会出现。 等一下我要跟大家说,这也就是整个解答问题的全部。也就在这边,主耶稣为什么讲了祷告的事情,就说你们祷告要这样。然后接着下去,这整段经文必须要看到21节才是完整的。那我们再回到耶稣的对象,以及耶稣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信仰的面貌。为什么做好事,施舍变成了是被主耶稣批评的?为什么祷告这样一个重要特殊的事情,这样一个在信仰里面不可缺少的生命表现,也成为主耶稣在这里要这样的批评。是不是因为他们做法错了,做的不对,做法哪个步骤错呢?我想不是。他们真的不是在哪个步骤做法上面不对,或者他不懂得怎么样做正确,而是对这整个信仰已经模糊,甚至已经歪曲,甚至已经扭曲了。这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 为什么我们每个星期要来敬拜主?我们不能够停止一直不断的靠主来调整我们,来纠正我们。因为我们每一天都在一个跟上帝想法做法不一样的生活的环境里面。如果我们不一致,回到上帝面前,被上帝调整的话,过了一段日子,我们整个人再一次被这个世界占据,再一次被这个世界掳走。救赎就是从一种影响,从一种诠释把你救出来,然后带到另外一个影响跟另外一个诠释:就是上帝的影响。如果不是这样子的话,我们还是一直会回到我们原来的那一个离开上帝的生命光景。 我们小心看主耶稣所说的这些批评。然后也在对照我们现在的一些表达方式。我们就会发现到底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好比说这个施舍,他说你左手这个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舍的是行在暗中,神在负债暗中查看,必然报答。当我们读圣经,就是哪一节经文,然后就说怎么用。“所以我们教会对外,我们有一些爱心的奉献,我们不应该登在报纸,我们不应该公布,我们不应该让人知道,因为耶稣说,你这个左手做的,不要让右手知道。”如果读圣经这样,读圣经这么用,教会就天下大乱。耶稣是在讲这个吗?然后今天我们民主开放,讲诚信,我们现在要公开,什么都透明。每一分是怎么样收,怎么用最好,你在网上直接都可以查到。那么教会耶稣说,不要让人知道,这样我们不公布,可以吗?那么社会上现在说我们要公开,要透明,是让公众来监督这些有特权,或者说有特别地位的团体,当它在用公共的金钱的时候,这是一个负责任,这是一个监督,这个是好的,对的事。那么我们说耶稣说我们不能够让左手知道右手做的,所以我们不公开。这不是明跟对的好的原则唱反调,耶稣可能会这样吗?所以让我们真的是要去用圣经的时候,要去说耶稣说我们就这样的时候,让我们先搞清楚到底耶稣要讲什么。 为什么耶稣在这个时候要这样讲,你要看上下文。他主要是在讲说这些人之所以做善事,其实是为了要做给人家看。很明显的,他说你是要得到人的荣耀。所以很明显,耶稣反对的是这样的事。耶稣不能说做善事不要去告诉人,不是在讲这个。耶稣是说,你如果做善事其实到头来,你不是为了做善事,你是为了要让人以为你是一个大慈善家,你是为了这一种,荣誉,这种在人面前得到人给你的称赞,也就是说,最最好的你放弃了。而耶稣怎么讲?怎么告诉你说你放弃这样的念头呢?他就举一个实际的例子说,就是你左手不知道你右手的事。所说的是指这样的意思,而不是说我们教会,或者说我们信徒做善事,不应该让人家知道。不是在做一个道德标准。 登山宝训在教会的历史当中,跟在教会的教导里面,常常变成一种道德的话,然后拿来批判别人,拿来衡量别人。这个就非常可惜。因为在这里,主耶稣的教导不是成为一个消极的批判跟审判。他乃是要重新带我们回去根本的美和善。所以当时可能已经形成一种风气。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怎么人会这样?人就是会这样。不要再问人为什么会这样。人就是会这样。而人就是人,这叫做人。而上帝要来帮人。要来帮人脱离这一种沽名钓誉。脱离这一种虚伪。 本来行善帮助人是一个很美,很善的事情,很好的事。但是因为人把它拿来,不是为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而做。结果,它变得非常的丑陋,非常的虚假。这是很可惜的事情。我希望我们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看。去看一个本来可以更好更美的。所以主耶稣他不是来闹革命。他不是来改革,然后提一个更高标准给我们去做。他是把我们带回那个本来应当是怎么样的原貌。新约不是高过旧约。新约是来带回旧约里面的那一位耶和华上帝本来就设下的,本来就给我们的美跟善。耶稣是来复兴,来带回去。他说,我来不是要废掉律法,我要来成全。所以在我们的这个犹太信仰里面,照顾贫穷人是上帝非常关注的。 不论你在利未记,或者是在申命记,讲到你们活在应许地的时候要怎么样活,首先一定是讲要正确敬拜上帝。接下来,一定就是要去关爱。而在利未记讲圣洁的时候,举一个例子说,你在收割的时候,你的田园不要把所有的麦都割完。你留一个小角落让那一些无依无靠的,尤其是孤儿寡妇可以去到那边去拿,而他们能够存活下去。你不要全部收到你的仓库里面去。这样一个很具体的行动可以成为一种关爱,邻舍关爱贫困。而这样做是为了向上帝表示向上帝的敬畏,这个叫做圣洁。所以这本来是这么美的事情,这么好的事。现在变成了做给人看,然后让人说我不错。 耶稣只不过是再一次要把他自己的百姓在这样的一个事情上,能够带回本来上帝要他们行的。而当他们在回到上帝要他们行的,他们也真的是行的时候,他们会重新得到一种平安喜乐,跟一种不一样的敬虔而来的生命的美和善。 同样,祷告对犹太人来讲是最自然跟最必然的事情。因为上帝是他们的仰赖,以及他们所赖以存活的根本。所以就是向上帝祷告。但从主耶稣这段话里面,似乎祷告变成了另外一种达到我个人所想要达到的,或者是一种神奇的工具。好像说我一直不断的重复,不断的这样的祷告,那么我就会得到我所要的。我们要注意听主耶稣所讲的问题在哪里。因为在路加福音主耶稣有用一个比喻说你祷告你不要灰心。你要一直坚持。那为什么这边他又说你不要一直重复,有没有矛盾? 所以我说他不是在讲是这样,不要那样。我们真的要看清楚,在这里再读下去之后,你发现到这个祷告的人其实心里面祷告的时候,那一位祷告的对象上帝在他心里面没有分量。你注意再读。然后再比较耶稣的教导,才能够抓到真正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因为接下来主耶稣是说,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然后最后结束的时候说,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你发觉到耶稣是说,其实你们祷告的时候,你们心中根本没有这样一个上帝在里面。你们根本不是在向这样一个上帝祷告。不然的话,你以为你一直不断重复那个话,就会有效果。 其实祷告有没有效果,不是因为你懂得用这种方式祷告,或者是哪一种比较正确的方式祷告。就好像我们到楼下那一个卖水机放对,按对了那个钮,东西就出来。我们常常用这种心态去了解祷告。也就是说,祷告更重要的是,你知不知道你在向谁祷告。是谁?如果这位是天上的父,是他的名,是圣的,就是说他跟地上你能够想到的完全都不一样。而他要在我们当中做王,就是他的国降临,他的旨意要在我们当中运行。他的权柄能力,透过他自己的圣灵的大能,都天天都在我们当中在工作,没有停止的。你祷告的时候,你知不知道你是在向这样一位祷告。如果你知道的话你整个祷告的那一个中心,整个祷告就是向着这样一个上帝祷告的时候,你会到街上去炫耀你是一个祷告的人吗?你会以为说我只要这样子祷告的话,我就会得到,就会有效?或者你以为说可能不知道我祷告有没有效?所以主耶稣说,如果是这样的上帝,你还没有祷告的时候,他已经知道。那么如果已经是知道,为什么我还祷告呢?我祷告,因为他是我生命的主。 刚才我们的主席,还有毓菁执事的祷告里面,诗班今天的献诗里面,都一直在提这样的一个事。上帝是我生命的主,我的生命的一切的事就是带着一个仰望跟祈求。不是只是为了我而要他给我。不是既然他知道,我就不用讲。所以各位弟兄姐妹,各位朋友,这里不是在讲说,要怎么样祷告才对,那样祷告不对。到底祷告是什么?祷告里面有没有这一位祷告的主?是我们很清楚我们在向谁祷告。这是耶稣要把祷告的中心点带回来的。 各位,我们今天都讲神。我们在讲说宗教是好的事。但是我在这里,我觉得主耶稣基督在告诉我们一件很特别的事。这些好的宗教行为,这些所谓信仰上的表现,你注意看。主耶稣就是要说我们都是从我们的出发点。我想要这样子让人觉得我乐善好施。我想这样子祷告。祷告的都是我我我。耶稣说,如果这些美跟善跟这个信仰这样重要的事,一直是以‘我’的出发点去定义,说是这样,是那样。我们就会慢慢的失去那一个他,原来的,本来的,真正的那一个美,那个善,耶稣其实是重新再把神带回到我们的当中。我们行善。我们这个善不是为了什么。是因为我们向上帝活。我们敬拜这样的一位上帝。我们向着这样的上帝。既然他就是我们的上帝,上帝希望透过我们去彼此帮助,把彼此的存活能够建立得更好。这个状态是因为你是这样一个上帝。我既然相信,既然认你是的上帝,我知道你愿意和喜悦。 而既然你是这样的一个上帝,你不是一般人所想象所谓的神,就是一个美,就是一个好而已。你有你自己很独特,很不一样的表达和表白。我愿意遵从你,这样意味着我尊你的名为圣。我不按照我以为的,想神是怎么样的。就是想你,我也按照你告诉我的是怎么样。而你告诉我你是什么样的内容,在整个旧约。我们今天教会一个很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以为新约说是比一切更美,我们不用旧约。其实,你在这里一直看主耶稣一直把那一个旧约的上帝,再拉回来。 以色列人自己也迷失了。也模糊了。这位耶和华上帝是谁?所以耶稣说会把上帝的权柄,把他的国带进来,他的尊贵荣耀显明出来。他是这样的一位。而耶稣接着下来三年多的生活,跟他三年多的服侍当中,就重新再一次把上帝的这一切表达出来。而你在把主耶稣这里的教导,再用在耶稣的身上,来看耶稣怎么样对人行善。 你仔细的再重新读福音书。他曾几何时是为了他自己的名?从来没有。你看他有时候应该可以借助一些机会,使到更多的人去拥戴他。他不要。但是有时候他做好像五饼二鱼,他让5000人看到。看到了什么?看到耶和华上帝重新回来喂养,牧养以色列百姓。所以他没有什么都暗中做的。但是他每次会把焦点和中心点交代得清清楚楚。 在约翰福音当他行了五饼二鱼。他是要把人指向上帝。上帝怎么样再一次要透过他成为喂养他们,牧养他们的上帝。但是这些人却把他看成你很有能力,请你来做我们的王。来解决我们的问题,耶稣就退到旷野里面去,你去看约翰福音。所以他不是一昧的暗暗的什么都不公开,不是这样的一个意思。当那一个焦点,那个中心模糊跟失去的时候,这个是耶稣所关心的。 主耶稣在克西玛尼园里祷告。主耶稣天还未亮就祷告,这个是马可福音给我们看到的。主耶稣常常上山祷告,这个是路加福音启示给我们的。他就是一个知道他的一生,不是为己,而是因为这样的一位上帝。他是对着这样的一位上帝而做。他没有停止祷告。然后他也说在约翰福音说,除了子,没有人知道父。然后父也把一切都告诉子。既然都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祷告?当我们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是反映,我们祷告就是放在一个功用跟果效的框架里面。但是祷告对耶稣来讲,是因为你是我的父。我活在向父顺从的这样一个关系里面,祷告是最自然跟必然也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我们永远如果没有办法从那个框架跳到这个框架的时候,我们永远一直不能够搞清楚。而我们常常都掉在一种只是功利的框架里面。 也许我们需要把一个更重要的一个事情带回给我们。这一位我们所祷告的主,是我们的天父。他什么都了解,什么都知道,更是也有权柄跟能力。他要我们重新回到这样一位主的面前,然后再向着他,再把我们的每一天的这个生活在他的关系里面,一直走下去。当我们进入这样的一个关系的时候,就像主耶稣三年每一天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关系里面。一直不停止的跟父,从来没有断的这样的一种关系里面走。而这样的一种生命的体会就是主耶稣把我们带回的一种生命体会。就不再是表面上这么肤浅,甚至这么扭曲的祷告。那是一种控制上帝,或者是一种工具。这种个人信仰的表达,你发现到最后没有一样会留下来。而且是这么的虚假,这么的空洞。而主耶稣需要再一次把我们带回这个信仰的那个真,那个美。那个善。 所以后来他讲到的禁食也是一样。禁食要表达的是我们对上帝的完全仰赖,而不是说如果你没有禁食的话,你这种祷告没有效。我们今天太多这种有效没有效,有用没有用,怎么样才有用。这个是我们处理我们生活的事情,我们必须考虑的。但是来到我们跟上帝的关系的时候,耶稣是说到底谁是我们的上帝。我们在信靠谁。然后谁是我们所仰望的。而如果是上帝,他是怎么样,我因此就怎么样。他是耶和华上帝天父的话,我行善的时候是向着他行,我祷告的时候我是向着他祷告,我是因着他而做这一些的事。我禁食也是因着向着他,而不是其他的目的,或者是因为其他的作用,跟其他的原因。如果是这样的,这个就是主耶稣后来所说的,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 也许你说这段跟前面有什么关系?有。在马太福音里面一直用天上地上,天国天父,就是要对比天上地上。那么天上不是指天堂,是指神,所以你在地上。你只想希望在地上让人觉得你是大慈善家,你在地上让人觉得是你一个很敬虔的一个信徒,让人觉得你很有能力祷告,或者是个有宗教能力的一个人。你都为着在地上希望是自己会是这样,或者是得到这样。耶稣说这些都会被虫子咬,这些都会坏,这些都没有永恒的。只有注意地赚财宝在天上。而在天上就是以神,以神为为一的对象,以神为一的中心。 而他也说,当你这样的时候,你的心也会在那里。他其实是要重新再把我们的心,从我们只是想在地上透过这一些,甚至是一个很美很好的一些信仰上的行为,却变得只是为了要在地上我们想要看到的目的,把我们的心重新再带回天上。其实也就是带回上帝自己。所以让我们今天被主耶稣重新带回原点。而我们重新回到上帝自己的时候,敬虔的美跟善会再一次成为我们每一天非常美好的信仰与生活的体会跟见证。 我们一起祷告。…